痛、肿胀、出血、瘀血、气虚

【医家】杨占林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痛、肿胀、出血、瘀血、气虚、气滞血瘀、压痛、脉沉弦而数、气虚不运、舌质淡、滞气、瘀滞、血瘀、苔白、瘀、
【内容】
手扭伤
柴××,女,45岁,农民。1970年9月24日初诊。
主诉右手挫伤1天。
病史患者自诉昨晚在田间劳动,不慎被树桩绊倒,右手挫伤,肿胀疼痛难忍,功能障碍。
检查患者右手腕和大鱼际肿胀发青。压痛点以右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手太阴肺经鱼际穴和拇指掌指关节处为重,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沉弦而数。
诊断手扭伤,气滞血瘀型。
治疗活血行气,消肿止痛。
取穴:少商、太白、中封。
操作:少商穴点刺出血;太白、中封各刺入1针,先补后泻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当捻转针10分钟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
二诊:翌日患者来诊,自诉患部疼痛肿胀均减轻,但活动仍受限。检查患部有瘀血肿胀,但已出现皱纹。按效不更方的原则,除针上次外,加针左足太阴脾经隐白穴点刺出血。当捻转太白、中封2次时,自觉患部有轻松凉爽感,手活动也较前自如。
三诊:患者于第4日来诊,自诉已下地参加劳动,唯拇指活动时仍疼痛。检查患部肿胀消退,拇指掌指关节有轻度压痛。仅为其在左足太阴脾经太白穴刺入一针,一面捻针,嘱患者一面活动拇指,患者自诉已不感疼痛。病程4天,针治3次痊愈。
按语该例手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难忍证属气滞血瘀,壅阻经脉。首先在患肢井穴点刺出血,去其伤形之邪,然后同经相应取穴先补后泻,以行气活血,疏通经脉,使瘀滞得散,而消肿止痛。
关于刺法中的出血间题,主要适用于以局限性疼痛为主证的四肢疾患,或兼有瘀血肿胀等症状。因此在治疗上也要遵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指出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等治疗大法。该例属气虚血实之证,对于“血实”如何“决之”?“气虚”如何“掣引之”?作者的经验是在患部本经井穴及其交叉对称之同经井穴出血,以活血散瘀,去其伤形之邪,患处之瘀血、肿胀就能消失,针其手足同经相应部位,则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调其气机,气运通畅,疼痛自止。具体治则是:①血瘀而阻滞气机流畅者,如挫伤,砸伤,碰伤等则以决其“血实”为主,先于本经井穴出血,然后针其相应部位以调其气。②气虚不运以致气血不行者,即先刺其相应部位,先施补法然后平补平泻,以调其气,必要时配以井穴出血。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