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头晕、面色苍白、少气
【医家】班秀文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月经、头晕、面色苍白、少气乏力、舌苔正常、脉细滑、腰痛、贫血、苔薄白而滑、脉沉细迟、脾肾不足、脾肾气虚、舌质淡嫩、四肢不温、肢体乏力、头晕心悸、色紫红、脉沉细、苔薄白、腰酸、血虚、虚劳、心悸、心慌、五脏、神疲、嗜睡、口唇、畏寒、重坠、燥、虚、
【内容】
罗某,女,40岁。
初诊:1975年2月1日。
主诉及病史:1961年以来,经行超前一周到12天,量多,色紫红有块。月经来潮前一周,两乳胀疼,直至经净始消。现经期第四天,头晕,心悸,肢体乏力。平时精神疲惫,少气乏力,心慌,嗜睡,腰酸重坠。在原单位做过血象检查,红、白细胞偏少,血小板偏低。曾长期服用中西药补血剂(药名不详)治疗,效果不满意。近日特由柳州到南宁某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①白血球减少症(原因待查);②再生不良性贫血。
诊查:面色苍白少华,略呈虚浮,精神委靡,气少畏寒,四肢不温,口唇、指甲淡白。舌苔薄白而滑,舌质淡嫩,脉沉细迟。血象检查结果:血色素42g/L,红血球0.22×10ˉ12/L,白血球2.6×10ˉ9/L,血小板70×10ˉ9/L。
辨证:脾肾气虚,肝失生发,血源不足。
治法:温肾养肝,健脾益气。
处方:菟丝子12g川枸杞子9g覆盆子9g当归身6g杭白芍15g潞党参12g炒白术9g鹿角霜12g北柴胡2g炙甘草6g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二诊:2月5日。经血已净,精神好转。药已对证,仍守前法出入。
处方:菟丝子12g川枸杞子9g覆盆子9g当归身9g杭白芍15g潞党参12g炒白术9g仙灵脾9g茺蔚子9g蛇床子3g北柴胡2g水煎服3剂,以培其本。
三诊:2月14日。四肢转温,腰痛亦轻,胃纳,大小便正常。脉沉细,苔薄白。但晨起略有头晕之感。药虽符证,但恐温药过用伤血,改用甘柔之剂,以矫其偏弊。
处方:首乌藤18g川枸杞子9g覆盆子9g五味子6g杭白芍15g莲子肉12g北沙参9g旱莲草15g淮山药15g北柴胡2g生甘草3g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
四诊:2月20日。头晕、腰痛消失,能食能睡。脉舌如常。血象检查结果:血色素80g/L,红血球3.92×10ˉ12/L,血小板120×10ˉ9/L,白血球4.6×10ˉ9/L。药既合拍,固守上方,减去旱莲草、北沙参等阴柔之品,加甘温以益肾生血之黄精15g、红枣10g。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五诊:2月25日。已无自觉症状。脉细滑,舌苔正常。要求服药,以善其后。乃专用双补气血之剂。
处方:当归身9g川芎5g白芍9g熟地黄15g党参15g白术9g云茯苓9g红枣10g炙甘草6g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
六诊:2月28日。上方药服第一剂之后,月经即按期来潮,色红,量一般,无不适感。脉细滑,舌苔正常。仍以温肾养肝、健脾益气之法为治,以固本培元。
处方:菟丝子12g覆盆子9g川枸杞子9g潞党参15g炒白术9g当归身9g杭白芍15g益母草9g鹿角霜15g每天水煎服1剂,连服3剂。本次经行,色量正常,四天干净,全过程精神舒适,睡眠、饮食、大小便正常。
按语:贫血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属中医学血虚、虚劳的范畴。其致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均与五脏的功能失常有关,其中尤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本例患者已属“六七”之年,长期月经超前、量多、头晕心悸、少气乏力、面色苍白少华,显系脾肾不足、肝失生发所致。盖肾藏精而主骨生髓,为气血之根本。经者血也,血乃精之属,精足髓充,既可化生血液,更能加强肾主蛰封藏的功能,使经血按期而行,开源节流,两收其效,故以菟丝子、覆盆子、仙灵脾之甘温酸以温肾养肝、填精生髓;脾主运化而为气血之源,故以参、术、草、枣健脾益气,促进血源旺盛;肝藏血而主生发,有生血气之功能,故以归、芍、柴补肝生血。用药过程,治本为主,兼以治标,补而不腻,温而不燥,阴阳和调,生机蓬勃,血液得以速生,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