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邪、痰、虚、燥、唇焦、喘
【医家】王旭高
【出处】王旭高临证医案
【关键词】温邪、痰、虚、燥、唇焦、喘、舌红干、厥脱、少腹硬、痰浊、痰喘、舌干、脉伏、痉厥、汗出、气逆、壮热、痛、湿、气化无权、阴津不足、内闭外脱、肾阳不足、湿滞中焦、大便不通、小便不利、脉象细数、腑气不通、口不渴、舌白腻、舌尖红、面色青、左脉大、右脉小、阳明热、舌淡红、瘀热、脉沉、阴虚、拒按、昏愦、烦躁、紫斑、不解、不饥、病后、鼻血、结热、神昏、无热、胃虚、脘腹、无苔、痰多、下血、水气、目赤、湿痹、脉大、舌腻、舌绛、泻火、斑疹、呓语、无汗、气喘、实热、瘕、淋、痹、
【内容】
黄。舌干而绛,齿燥唇焦,痰气喘粗,脉象细数。无形邪热薰蒸于膻中,有形痰浊阻塞于肺胃,而又津枯液燥,正气内亏,恐有厥脱之变。拟化痰涤热治其标,扶正生津救其本。必得痰喘平,神气清,庶几可图。
羚羊角 旋复花 葶苈 杏仁 川贝 鲜石斛 元参 茅根 竹油 沉香 代赭石 苏子 姜汁 枇杷叶滚痰丸三钱,人参汤送下
又:头汗淋沥,痰喘不止,脉形洪大,面色青晦,舌红干涸,齿板唇焦。此少阴阴津不足,阳明邪火有余,火载气而上逆,肺失降而为喘,症势危险,深虑厥脱。勉拟救少阴之津,清阳明之火,益气以敛其汗,保肺以定其喘,转辗图维,冀其应手乃妙。
大生地海浮石拌捣 洋参 牛膝 五味子 石膏 桑皮 川贝 炙甘草 人参一钱,另煎,冲
陈粳米煎汤代水。
渊按:脉形洪大,合之头汗面青,上实下虚大著。从补下纳气之中,想出清热救津之法。故能应手。人参、石膏、粳米,救阴清热,亦所以救肾也。
又:汗稍收,喘稍平,脉大稍软。但气仍急促,心中烦躁,舌红干涸,齿垢唇焦。津液犹未回,虚阳犹未息,上逆之气犹未平,虽逾险岭,未涉坦途。今少腹似有透?之象,是亦邪之出路也。仍拟救少阴,清阳明,再望转机。
大生地蛤粉炒 洋参 沙参 元参 麦冬 鲜生地 牛膝通草 豆卷 五味子 竹叶 枇杷叶
陈粳米煎汤代水。
渊按:前方应手,此即头头是道。通草、豆卷,淡渗泄表。恐其耗津。不必虑邪之不去,津气回而邪自不容矣。
又:阴津稍回,气火未平。仍宜步步小心,勿致变端为幸。 大生地 洋参 沙参 元参 泽泻 麦冬 天竺黄 鲜石斛 石决明 茯神 芦根
张。温邪两候不解,脉形洪大中空;神昏蒙而如醉,舌淡红而无苔。与汤亦不却,不与亦不讨;呓语如呢喃,叮咛重复道。昨日用芳开,神情略觉好。然凭症而论之,乃津枯而液燥。是必甘寒润燥生津液,俾得气化津回方保吉,聊立方法以备参,候高明以商夺。
大生地 鲜石斛 沙参 茯苓 麦冬 羚羊角 鲜生地 竺黄 甘蔗汁 芦根尖
渊按:案语清华,方法简洁,非学识兼到者不能。
许。温邪内蕴,痰浊上泛。壮热无汗,神识模糊,气逆痰多,舌腻尖红,大便不通。势防厥脱。
羚羊角 葶苈 杏仁 川贝 竺黄 黑山栀 蒌仁 枳实豆豉 菖蒲
滚痰丸三钱。此方效。
渊按:实热夹痰,滚痰丸甚合,煎方亦好。
秦。温邪十二日,斑疹遍透,神识仍糊,大便屡行,齿垢未脱。舌尖红,中心焦,阴津灼也。左脉大,右脉小,元气弱也。昨投清泄芳开,是从邪面著笔;今诊脉神委顿,当从元气推求。要知温属阳邪,始终务存津液;胃为阳土,到底宜济甘凉。所虑液涸动风,易生痉厥之变;胃虚气逆,每致呃忒之虞耳!
羚羊角 沙参 生草 竺黄 菖蒲 鲜石斛 犀角 元参洋参 泽泻 茯神 芦根 蔗汁
另用濂珠粉三分,上血珀末三分,开水调服。
又:昨用甘寒生津扶正,病势无增无减。然小便得通,亦气化津?回之兆也。症交十三日,是谓过经,乃邪正胜负关头。从此津液渐回,神气渐清,便是邪退之机;从此而津液不回,神糊益甚,便是邪进之局。正胜邪则生,邪胜正则重。仍以生津救液,冀其应手。
羚羊 鲜斛 沙参 洋参 麦冬 泽泻 赤苓 元参 蔗汁 芦根 珠黄散
又加知母、川贝。
又:甘寒清润,固足生津,亦能滋湿。向之舌绛干焦者,今转白腻,口多白沫,是胃浊上泛也。小便由于气化,湿滞中焦,气机不畅,三焦失于输化,故不饥,不思纳,小便不利也。法宜宣畅三焦。
豆卷 赤苓 猪苓 泽泻 生苡仁 杏仁 通草 竹茹 陈皮 半夏曲 谷芽 血珀五分,研末,冲服
渊按:帆随湘转,妙于转环。脾肾阳气素虚,阳邪一化,阴湿即来。在脉神委顿时早防之,庶免此日波变。然不料其变之如是速耳。古方大豆卷治筋挛湿痹,苏地用麻黄汤浸,借以发汗,与此症总不相宜。
又:瘀热蓄于下焦,膀胱气痹不化,少腹硬满,小溲不利。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恐生喘呃之变。开上、疏中、渗下,俾得三焦宣畅,决渎流通。
紫菀 杏仁 桔梗 川朴 陈皮 赤苓 猪苓 泽泻 苏梗 血珀 通草
又照方加参须五分,煎汤调下血珀五分。外用田螺二枚,葱白一握,桃仁三钱,曲少许,麝香五厘,肉桂五分,合打烂,炖温,敷脐下关元穴。
又:温邪甫退,少腹板梗,膀胱气化无权。昨议疏泄三焦,小便仍不畅。今少腹硬满过脐,其大如盘,按之不痛,脉沉小,舌白腻,身无热,口不渴,所谓上热方除中寒复起是也。夫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气化赖肾中阳气蒸腾。肾阳不足,膀胱水气凝而为瘕,须防犯胃冲心呃厥等变。急急温肾通阳泄水,犹恐莫及。
肉桂五苓散,送下金匮肾气丸三钱。
渊按:须此方解下焦之围,再佐葱、盐按摩更妙。
又:通阳泄水,与病相投,虽未大减已奏小效。腹中觉冷,中阳衰弱显然。
照方加木香、炮姜。
华。温邪八日,神识模糊,斑色红紫,脘腹拒按,结热旁流,舌红干燥,目赤唇焦,而又肤冷汗出,脉伏如无。邪热内逼,阴津外泄,颇有内闭外脱之虑。勉进黄龙汤法。
大生地 参须 生军 枳实 连翘 天竺黄 元参 菖蒲鲜斛
渊按:肤冷、汗出、脉伏,非虚象,乃闭象也。从斑色红紫上看出。参须可斟酌。
严。病后元气未复,温邪乘虚窃发。初起即便壮热神糊,舌干,肩膊胁肋疼痛。今方二日,邪末宜达,已见津涸之象,其为重候可知。当此论治,是宜达邪以解其表。然叶氏云:初起舌即干,神略糊者,宜急养正,微加透邪之药。若昏愦而后救里,有措手不及之虞矣。
北沙参一两 牛蒡三钱 杏仁三钱 焦曲三钱 黑山栀钱半豆豉三钱 连翘三钱 竺黄一钱 枳壳一钱 茅根一两鲜薄荷根五钱
渊按:深得叶氏心传。
沈 阴虚之体,感受温邪,反复。今交九日,神识时迷,舌满碎腐,脉象渐沉。防其昏厥。备方候致和先生哂政。
犀角四分,磨冲 连翘三钱 丹皮钱半 瓜蒌仁三钱 鲜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竺黄钱半 鲜薄荷根一两
另:珠子三分,血珀四分,研细末,芦根汤送下。
又:照前方去蒌仁,加大生地、生洋参、沙参、麦冬。
又:阴津大亏,痰火炽盛,内风暗动,痉厥将至。煎药不肯沾唇,?姑以汤方备试。
参须一钱 川贝二钱 石决明八钱 杏仁三钱 芦根一两竹油三十匙,冲 麦冬三钱 羚羊角钱半,先煎 雪梨汁一杯,冲蔗汁一杯,冲
又:症势稍转机。仍候济慎先生裁正。
羚羊角 鲜生地 大生地 天冬 麦冬 鲜石斛 北沙参石决明 西洋参 钩钩 芦根 竹油 茯神 蔗汁 梨汁 淡姜汁 生甘草 元参二味,济慎先生加
渊按:数方养阴则有余,泻火尚不足,致有下文邪热逗留之弊。 又:照前方加元精石,备候济慎先生裁正。
大生地 川贝 鲜石斛 石决明 元参 丹皮 麦冬 生洋参 北沙参 芦根 甘蔗汁
又:腑气不通,阳火不降,阴津不升。元气虽虚,不得不通其腑。
大生地八钱 鲜石斛五分 北沙参一两 元参三钱 知母钱半生大黄三钱 当归三钱 生洋参三钱 麦冬三钱 芦根一两
幼。阳明热邪充盛,遍体发出紫斑,鼻血眼碎。急与清解,防内陷。
犀角 石膏 薄荷 茜草 丹皮 鲜生地 连翘 紫草 元参 茅芦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