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口苦、阴虚内热、梦多

【医家】谢海洲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瘫痪、口苦、阴虚内热、梦多、尿赤、心神不宁、脉细数、醉酒、心肺阴虚、小便赤、舌质红、阴阳毒、百合病、苔薄黄、狐惑、内热、纳可、尿黄、舌红、腿重、阴虚、润肺、
【内容】
张某,男,50岁。
初诊:1989年8月30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周身瘫痪二十余年。二十多年前的一天突发手脚行动不便,未经治疗,数天后恢复如常人。但此后反复发作,一般三五天一次,遇外界刺激发作更趋频繁。每次发作前出现头沉闷,如同醉酒般难受,尿黄,口苦。发作时,轻者手脚或全身活动困难;重者瘫痪三四天,且夜间梦多。不服药物,多半能自行恢复如常。
诊查:周身瘫痪,疲乏困倦,头沉闷,口苦,尿赤,睡差梦多,纳可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阴虚内热,心神不宁。
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处方: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汤、甘麦大枣汤合方化裁。百合15g黄柏10g炙甘草10g生地黄15g白芍12g肥大枣7枚黄连6g黄芩10g阿胶珠10g浮小麦30g水煎服,14剂。
二诊:1989年9月13日。服上方药13剂,困倦疲乏、头沉闷等症明显减轻,口苦、尿赤基本消失,但有腿重脚轻之感。继用前方去黄芩10g、黄柏10g,加首乌藤20g、莲子心5g、合欢皮10g、鸡子黄2个(分冲),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并加肉桂5g,合黄连交通心肾。同时嘱患者注意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外界刺激。
三诊:1989年9月28日。上方药服14剂,瘫痪已解,手脚活动如常,证情显著好转。为巩固疗效,再投滋阴液、清余邪、安心神、健脾胃之品。
处方:(1)竹叶6g生石膏24g芦根15g大枣7枚浮小麦30g知母9g远志9g合欢皮9g生地黄15g麦冬9g炙甘草9g百合12g水煎服,14剂。(2)香砂六君子丸5袋,一次服1/3袋,一日2次。
按语:本例患者反复发作周身瘫痪,多半无须服药亦能自行恢复,且发作与外界刺激有关,经多家医院理化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因而有似“癔症性瘫痪”,属中医情志疾病,多因脏阴不足、阴虚内热、心神不宁所致。心主血脉而藏神,肺主治节而朝百脉。心肺阴虚则心神被扰,百脉俱受其累,故见睡差梦多、周身瘫痪行动不便;阴虚生内热,则见头沉闷,如醉酒状,口苦,尿赤。正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所述“百合病者……欲行不能行……口苦,小便赤……”之证。舌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故治疗始终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主,用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汤、甘麦大枣汤为主方化裁。方中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滋阴凉血,除血中之热;黄芩、黄连苦以除酸;鸡子黄、阿胶甘以补血;白芍酸以收阴气而泄邪热;炙甘草、浮小麦、大枣补益心脾,安神宁心。初诊时,因邪热较甚,故去鸡子黄,加黄柏坚阴清热。复诊时,邪热已去大半,因而又去黄芩、黄柏,加鸡子黄两枚以养血滋阴;加首乌藤、莲子心、合欢皮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并加肉桂与黄连共成交泰丸而交通心肾。因本病属情志疾病,故又以情治情,令病人心胸舒畅,密切配合,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椑阴液复、邪热去、心神宁,诸症悉除而向愈。最后为巩固疗效,再投滋阴祛邪安神健脾之品,善后调理,以恢复健康,渐臻佳图。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