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血块、痛经、气血瘀阻、

【医家】赵松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血块、痛经、气血瘀阻、烦躁易怒、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腹痛、血滞、瘀、舌质紫暗、小腹坠胀、体温下降、不孕症、闭经、产后、恶心、月经、妊娠、瘀滞、太息、冷汗、六郁、气闭、嗳气、肿痛、苔白、肝火、郁、
【内容】
林某,31岁,已婚。
初诊:1985年3月21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痛经多年,经前3天开始胸胁作痛,小腹坠胀,嗳气太息。经期数日,腹中拘挛疼痛且以小腹较甚,连续数日,并有恶心、冷汗,每月用止痛针无效,必须俯卧,以致不能工作。痛经日渐加重,经来色紫暗,有血块,且来之不畅,血块排后腹痛稍减。月经中期乳胀、烦躁易怒。舌质紫暗,苔白,脉象弦滑。经本院及外院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左骶韧带增厚,有触痛,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原发不孕症5年。
辨证:肝郁气滞,气血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柴胡6g白芍10g赤芍10g泽兰10g坤草10g元胡6g香附10g木香6g乌药6g白芥子6g牛膝9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刘寄奴10g苏木10g当归尾10g王不留行10g上方药每月服6~9剂,另加七制香附丸2袋,痛经丸2袋,益母草膏2瓶,经期加服丸药及益母草膏,每次1茶匙,日服2次。上述药剂的服用方法:先测基础体温,在体温36.5℃以下时服药3日,停四五日;如基础体温维持36.5℃以上,说明药量已够,暂停汤药。如未怀孕,基础体温下降至36.5℃以下,在经期服药3日,如稀发闭经,中期基础体温不上升则多服3剂,直至基础体温上升3日以上则暂停药(以下各症均如此服药,即序贯服药法)。
二诊:1985年9月。据述经服上方药六个月,痛经大减。现已停经五十余日,妊娠试验(+)。以后足月分娩一女孩,产后诸症已愈。
按语:此患者病由七情所伤,因肝郁气滞,气血瘀阻,血滞不畅,而经行后期、量少、色紫暗、有血块,血块排后腹痛则减;经前乳胀、烦躁易怒,皆因肝气郁结所致,因肝为刚脏,藏血,功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不能帅血以畅行,瘀血滞于胞中而作痛。所以方中以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开郁散结,且香附为血中之气药,能行气,有解六郁之功;白芍养阴柔肝,三药合用使肝木条达,斡旋大气,寓血病而能调气;用赤芍入厥阴肝经血分,泻肝火;合归尾、泽兰、元胡索、益母草、生蒲黄、五灵脂、刘寄奴、苏木、王不留行等行血中瘀滞,以治血气闭塞之肿痛,通则不痛;惟治血必先理气,故用木香行三焦,利气宽中;乌药行气消胀;白芥子辛温香窜,以调气温中,通络消肿;淮牛膝宣导下行,走而能补,既能补肝肾又能强筋骨。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