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汗、湿、汗出、舌苔白腻微
【医家】谢兆丰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黄汗、湿、汗出、舌苔白腻微黄、腰酸、胸闷、头昏、郁、发热汗出、骨节疼痛、食欲不振、汗出色黄、不能食、不得眠、脉沉细、脉沉迟、劳累、湿热、水气、水中、发热、畏寒、聚、痛、
【内容】
李某,女,15岁。
初诊:1982年7月16日。
主诉及病史:身出黄汗半年余。去年夏季,因天气炎热,在田间劳动汗出较多,午后突受暑雨所浸,周身潮湿如水浴,至晚身酸不适,稍有畏寒。10天后,身肤出现汗色发黄,初起两腋窝黄汗较显,渐至全身汗黄,汗出沾衣染如柏汁,洗之不去,但身目不黄。伴有头昏腰酸,胸闷体倦,口内时而渗水。食欲不振,大便2日一行,小便少。
诊查:身肤见有黄汗,以两腋窝为多,汗出沾衣染如柏汁,舌苔白腻微黄,脉沉细。
辨证:病由劳累汗出、暴雨浸湿所致。水湿之邪,郁于肌表,阳气不得宣泄,营卫运行受阻,湿热熏蒸,溢于肤外而为黄汗。
治法:解肌固表,健脾除湿。
处方:党参10g黄芪15g白芍15g桂枝8g苡仁20g茯苓10g炒苍术10g泽泻10g淮山药16g煅牡蛎30g车前草2棵服药3剂,身出黄汗减少,头昏腰酸亦转轻,原方又进6剂,黄汗已除,汗色如常,余症亦瘥。继服药2剂以巩固之。随访黄汗再未复作。
按语:黄汗是临床较为罕见之证。本病见于《金匮?水气篇》,其原文为:“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又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其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本病临床特征是:汗出沾衣,黄汗如柏汁,同时尚有发热、骨节疼痛、胸中窒、脉沉迟等症。本例患者,根据汗出色黄沾衣,洗之不去,以及胸闷体倦,口中渗水等,故诊断为黄汗。何氏《医碥》说:“寒水遏郁汗液于肌肉,为热所蒸而成黄汗”。故治疗以固表和营、健脾除湿之法,用《金匮要略》方加减,共服药11剂,黄汗即除。方中以参、芪、桂枝解肌固表,配芍药调和营卫,山药、苓、术、苡仁健脾祛湿,牡蛎固涩止汗,诸药合用,固表和营,祛逐水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