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畸形、肱骨干骨折、压

【医家】陆银华
【出处】陆银华治伤经验
【关键词】骨折、畸形、肱骨干骨折、压痛明显、疼痛剧烈、骨擦音、肿胀、错位、臂肿、瘀、
【内容】
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都发生在青年与中年人。可由直接暴力打击所致,但以间接暴力致伤为多见,如投掷手榴弹时,上臂用力过猛而致骨折,或进行臂力比赛,翻手財用力过猛而迸断致伤。
临床表现
患臂肿胀,疼痛剧烈,错位畸形,严重者又可见上臂弯曲成角,常呈钟摆式异常运动,患臂短缩,功能完全丧失。摸诊时,骨折处可明显摸及骨擦音与异常活动,压痛明显。
肱骨中下段骨折时,往往容易并发桡神经损伤,故此类骨折应常规检査腕关节及指部的活动功能。
治疗
正骨复位
(1)前臂屈肘90°悬吊于胸前。
(2)患者平坐在靠背椅子上,上身略向患侧倾斜,使患肩、臂与地面呈一垂直线。
(3)助手一立在患者患肢后侧,两手虎口张开,拇指置于肩部三角肌处,其余四指置于腋窝。
(4)助手二蹲在患侧,两手握住患臂髁上部,稍作对抗牵引,待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得以纠正后,术者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将骨折端用两手掌挟平或用手指捺正揿平(图8、9)。


(5)然后采用摇晃手法,使骨折端紧密嵌插结合。
2.夹缚固定
(1)固定器材的制作要求
1)小夹板:共四块,用杉树皮为材料,其长短以屈曲患臂的长度来决定。
后侧板:上平肩峰下至鹰嘴。
外侧板:上平肩峰下至肱骨外上髁,剪成斜形,以免戳伤患侧肘部皮肤。
内侧板:上至腋窝、下至肱骨内上髁处,上下均剪成斜形。
前侧板:上至腋窝下0.5厘米,下至肘横纹上5厘米,夹板宽度均为患臂周径1/5,削皮剪角,桑皮纸包备用。
2)800厘米×10厘米绷带二卷,薄棉垫一块,布带3?4条。
(2)固定步骤
骨折经整复后,在持续牵引下外敷四黄消肿药膏,包上棉垫,用绷带包上1?2圈后按次序分别夹上夹板。待夹缚平整后再在外周扎3?4条布带,以调节来板绅松紧度。然后将上臂与胸壁进行固定,以免引起骨折再移位(图10)。一般每隔三天换一次药,待瘀肿消退后,可改为五天换药一次。后期可敷贴损伤药膏。6周后根据骨折的稳定情况,逐步解除夹板。

图10分别放置夹板,夹缚后用布袋固定
功能锻炼
骨折初期以握拳为主,随着肿胀的消退,逐步开展肘关节的屈曲活动及肩关节的前屈后伸活动。幅度要从小到大,次数荽从少到多。待骨折端初步稳定后,可锻炼肘关节的伸直功能,及肩关节上举、外展等活动。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