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痛、小腿肿胀、脓疱、溃
【医家】张志礼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痛、小腿肿胀、脓疱、溃疡、湿毒蕴结肌肤、瘀、经久不愈、面色萎黄、融合成片、舌质暗红、体质瘦弱、脉沉细、瘀滞、伤阴、窦道、糜烂、臁疮、苔白、干燥、脾虚、聚、
【内容】
李某,男,40岁。
初诊:1985年10月。
主诉及病史:3年前,先由左小腿外侧发生脓疱,后逐渐扩大,湿烂成片,自觉痒痛难忍,以后波及右小腿。皮损时而结痂,时而破溃流水流脓,经久不愈已三年余,曾自用偏方及到医院打针吃药,效果不显,痛苦万分。
诊查:双小腿肿胀糜烂,部分皮损融合成片,其中可见散在的浅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结成污黄色厚痂,皮损边缘有明显深红色晕,部分可见小瘢痕,未见窦道。分泌物培养有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四联球菌生长,真菌培养阴性。患者体质瘦弱,面色萎黄,无力,痛苦面容。脉沉细,舌质暗红苔白。
辨证:素有蕴湿,兼感毒邪,日久湿毒凝聚,血脉瘀滞,耗伤气血。
治法:除湿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托里生肌。
处方:土茯苓30g炒薏苡米30g泽泻15g车前子15g白鲜皮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黄芪10g炒白术10g丹参15g赤芍15g木瓜10g局部外用氯霉素粉1g,化毒散(市售)30g,甘草油100ml,调匀外敷。
二诊:服上方药10剂,小腿肿胀明显消退,自觉痛止,皮损部分干燥。前方加生地黄15g、元参15g;外用药前方加乳香面5g、甘石面5g。
三诊:继服药10剂,皮损大部分消失,只残留少数浅在溃疡未愈。前方去蒲公英、败酱草,加当归10g、皂刺炭10g;外用药改用化毒散2g加入黄连膏混匀外用。继续治疗两周,皮损全部愈合。
按语:本病西医诊断为深脓疱病。中医称为臁疮,因发于内外臁处而得名。中医认为是由于素日脾虚蕴湿不化,兼感外界毒邪,湿毒蕴结肌肤而发病。因治疗不当致使湿毒之邪流窜,凝滞血脉久而不去,耗伤阴血。治疗应注意正邪关系,攻伐过胜则正气更伤,邪不得出,腐肉不去,新肉不生。扶正过胜则又助湿毒化火而加重病情。多年来笔者重用土茯苓、薏苡米、车前子、泽泻除湿解毒散结,利水消肿;用败酱草、蒲公英、白鲜皮除湿清热解毒;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扶正以祛邪;丹参、赤芍活血行瘀,助芪、术共成托里生肌之效;更用木瓜除湿引药下行而至病所。由于合理使用扶正与祛邪之剂,故可使消中有补、补中有消,除湿解毒而不伤正,益气托里生肌而不滞邪,使三年沉疾仅治疗月余得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