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脂肪肝、胸闷、苔薄

【医家】张云鹏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痰、瘀、脂肪肝、胸闷、苔薄白、脉细弦、郁、痹、舌尖红、乏力、热毒蕴结、胆囊结石、高血压病、舌边尖红、热毒内蕴、饮食不节、阴虚阳亢、痰瘀互结、脘胀痛、高血压、瘀血、润肠、胀闷、肝炎、肝痞、痰浊、叹息、热毒、痛、聚、
【内容】
葛某,男,59岁。初诊2009年6月18日。
主诉: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异常。
患者有脂肪肝、高血压病史。2009年4月27日检查:透明质酸102.36ng/ml,层黏蛋白145.3ng/ml,Ⅱ型前胶原132.58ng/ml,Ⅳ型胶原94.2ng/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8U/L,总胆固醇6.6mmol/L,三酰甘油3.63mmol/L。B超:脂肪肝,胆囊结石。

现症:自觉乏力,肝区胀闷,胸闷叹息,大便偏干,纳佳。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弦。


中医诊断:肝痞。
西医诊断:脂肪性肝炎。
辨证:痰瘀互结,热毒内蕴,肝络不和。
治法及方药:化痰活血,清热解毒,疏肝和络。


泽泻10g 决明子30g 丹参10g 郁金10g 莱菔子30g 生山楂30g?虫10g 夏枯草30g 柴胡6g 赤芍15g 金钱草30g 炙鸡金30g 马鞭草30g 丝瓜络6g 白檀香6g 砂仁6g(后下) 连翘20g 水红花子15g 柏子仁30g 瓜蒌仁30g 钩藤30g(后下) 14剂

二诊(2009年7月30日)药后肝区不适、胸闷改善。自觉中脘胀痛,大便偏干,肩背板紧,目糊,心区不适。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


原方加佛手15g。14剂。


三诊(2009年8月20日)2009年7月31日复查:透明质酸21.64ng/ml,层黏蛋白116.88ng/ml,Ⅱ型前胶原67.19ng/ml,Ⅳ型胶原45.29ng/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U/L,三酰甘油0.93mmol/L,总胆固醇3.38mmol/L。肝区不痛,胸闷、目糊改善,夜寐易醒,手不握固。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


泽泻10g 决明子30g 丹参10g 郁金10g 生山楂30g 夏枯草15g 菊花15g 枸杞子10g 生黄芪15g 炒酸枣仁15g 柏子仁15g 佛手15g 瓜络6g 桑枝15g 葛根15g 密蒙花10g 瓜蒌仁30g 钩藤30g(后下) 14剂
【按语】患者体检示有脂肪肝病史,概因长期饮食不节,痰浊留滞体内,气机失畅,气病及血,日久形成瘀血,痰瘀为患,结聚肝络,发为脂肪肝之症。内邪易从热化,热毒蕴结,肝络受损,以致肝功异常。又因痰瘀互阻日久,肝络有痹阻之象,故有肝纤维化指标异常。肝区不适乃气机不畅,肝络不和之象,痰瘀之邪痹阻心之络脉,又见胸闷等症。故主要辨为痰瘀互阻,热毒内伏,肝络痹阻。泽泻、决明子、丹参、郁金、莱菔子、生山楂化痰活血祛瘀;赤芍、连翘、虫、夏枯草、水红花子、金钱草、炙鸡金、马鞭草清热解毒,散结软坚,以防肝纤维化;柴胡、丝瓜络、白檀香、砂仁芳香理气,疏肝通络;柏子仁、瓜蒌仁润肠通便;钩藤潜阳,以调高血压宿疾。二诊后肝功、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正常,可见前方药证合拍,收效甚捷。三诊又出现手不握固、目糊、寐欠佳,此为阴虚阳亢之象,故在前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阴潜阳之品。中药调治2月余,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降至正常,乏力、肝区不适等主症缓解,颇为显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