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咳、喘、喘息、哮、大便溏
【医家】杜怀棠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喘咳、喘、喘息、哮、大便溏薄、恶风寒、苔白腻、咳嗽、痰鸣、胸满、痰、舌质暗红、肢倦乏力、痰浊阻肺、喉中痰鸣、形体肥胖、肺脾两虚、脾失健运、支气管炎、动则喘、气管炎、脉细滑、大便溏、发热、畸形、汗出、久咳、咳痰、劳倦、表证、面黄、纳呆、气喘、气粗、痰少、痰涎、痰饮、脉滑、痉、
【内容】
张某,男,47岁,农民。
初诊:1987年10月15口。
主诉及病史:喘咳胸憋3年多,每年秋凉必作,近一周再次发作。患者于1984年秋收时,因劳倦过度,夜卧露宿,感受风寒,遂见咳嗽缠绵不愈,受凉即发,后伴痰鸣气喘,已连续3年秋冬皆发作。曾经某医院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用消炎镇咳,解痉平喘药有近期疗效,但极易反复发作,要求服中药治疗。
就诊时症情:喘息咳嗽一周,多白黏痰,咯之不爽,喉中痰鸣,胸满,夜难平卧,恶风寒,不发热,时泛恶,欲呃,大便溏薄,日2、3次。
诊查:形体肥胖,面黄不华,痰鸣气粗,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滑而数。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散在哮鸣音,心率95次/分,心律齐,体温36.8℃,血自细胞总数9×10ˉ9/L,中性80%。肝脾未触及。胸透两肺纹理增重。西医诊断符合慢性喘息性气管炎急性发作。
辨证:久喘久咳、肺脾两虚;外邪引动,痰饮迫肺。
治法: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处方:杏仁泥12g苏叶10g橘红10g清半夏10g前胡10g桔梗6g黄芩10g牛蒡子15g苏子10g浙贝母10g茯苓15g生甘草5g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0月20日,进上方4剂,肺气得宣,咳痰爽利,喘咳胸满喉阻均减,恶风寒,头身酸楚等表证均解,肺内哮鸣音亦减少。痰涎量仍多,动则喘甚,汗出,纳呆泛恶,大便溏,苔白腻,脉滑缓。虽肺卫得宣,但痰浊阻肺、脾失健运情况不见好转,改拟运脾化痰,降气定喘:茯苓15g桂枝10g炒白术12g炙甘草5g陈皮10g清半夏10g苏子10g冬瓜子15g黄芩10g厚朴10g当归10g神曲15g地龙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10月29日,又服7剂药后,痰少,喘咳近平,腻苔已化,食欲增加,仍大便溏薄,肢倦乏力,故于前方去厚朴、当归,加太子参15g、炒苡仁30g、白芍10g,再水煎服6剂,喘咳基本控制,大便不成形,日1次。两肺哮鸣音消失。后嘱病人用参苓白术丸,益脾保肺,缓图固本。间断服丸剂1个半月,喘咳未见反复,精神好,体力增,食便如常。1990年国庆节时,见到该患者,知其3年来喘咳未发作,并能胜任一般农业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