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肠梗阻、关格、矢气、腹
【医家】欧阳群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痛、肠梗阻、关格、矢气、腹满、汗出肢冷、大便不利、舌红苔黄、腑气不通、腹壁紧张、肠鸣、腹痛、便秘、津伤、劳累、脉弦、气滞、热结、呻吟、湿热、食积、积、
【内容】
关格(肠梗阻)
刘××,男,33岁,营长。1957年8月8日初诊。
主诉腹部绞痛难忍2天余。
病史患者2天前军事演习,刚上山岗,突感腹部绞痛难忍,汗出肢冷,4小时后入院,诊断为肠梗阻,已准备手术。
检查痛苦表情,呻吟不已,辗转不安,被动体位,胸式呼吸,全腹膨隆,腹壁紧张,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线照片示肠积气有液平面。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诊断关格(肠梗阻),湿热内结型。
治疗通腑降逆,泄热导滞。
取穴:大肠俞、足三里。
操作:取大肠俞深刺2.5寸,针感传腹腔,捻转泻法,行针约2分钟,再配足三里,留针15分钟。
患者已作好手术前的准备,为先止痛而邀余针灸,行针约2分钟腹痛锐减,针后18分钟矢气数次,患者顿觉舒适,半小时后再次矢气数次,经外科观察免做手术而愈。20年后相见,盛赞针灸神功。
按语大肠为传化之府,以通为用。该例因受暑热、劳累,热结大肠,气滞津伤,食积于肠,腑气不通,传化失司而致关格。故取大肠之俞穴,配足阳明合穴,以通腑降逆,泄热导滞而获速效。
针灸治疗该病,古今文献多有报道,如《灵枢·杂病》曰:“腹满,大便不利,……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等。现代临床取穴亦多以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并认为针刺足三里、大肠俞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故肠腑通畅,便秘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