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肝肾两亏、耳窍、眩晕
【医家】沈卫东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耳鸣、肝肾两亏、耳窍、眩晕、头昏、劳累、虚、肝肾不足、记忆减退、络脉空虚、恶心呕吐、风邪入中、舌苔薄润、舌质淡红、时轻时重、髓海不足、舌苔薄滑、脉弦滑、脉濡细、昏迷、阴厥、头晕、脉弦、
【内容】
王宁,男,21岁。2007年11月6日因“耳中蝉鸣伴眩晕半年余”初诊。
患者3年前因跌伤头部,当时曾昏迷二三分钟,无逆行性遗忘,无恶心呕吐。2年前踢球时又撞伤头部,迄今终日头昏作胀,记忆力减退。半年前剃头时受冷风吹袭,从此经常耳中蝉鸣,兼有眩晕,听力未减,曾经五官科检查,皆阴性。舌质淡红,脉弦。
【诊断】中医:耳鸣(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西医:神经性耳鸣。
【治则与处方】疏通经气,以宁听神。处方:
针灸处方:患侧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合谷。
手法:捻转泻法,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二诊〉针2次后自感轻快,耳鸣渐歇,唯劳累后仍感眩鸣,脉弦滑,舌苔薄润。病系肝肾两亏,风邪袭于少阳宗脉之分所致,本在少阴厥阴,标在阳明少阳,治拟标本同调。针灸处方及方法:
前穴泻法,留针30分钟,配双侧肝俞、肾俞,捻转补法,不留针。
〈三诊〉又针治3次,针后能保持二三日,过后耳鸣又起,头晕减轻,针已见效,但未巩固,再从前治。
〈四诊〉针刺10次以来,精神渐振,耳鸣时轻时重,鸣声转细。脉濡细,舌苔薄滑,质淡嫩。此时少阳气火渐降,风邪渐清,唯肝肾不足,精气不能上济于耳,再从培补肝肾入手。针灸处方及方法:
补肝俞、肾俞、太溪、曲泉、翳风、合谷;泻听宫、听会。皆留针30分钟。
【治疗效果】治疗17次,诸症渐次悉减。
【按语】本例患者先伤头部,2年来头昏作胀,记忆减退,是髓海不足之象,而后病起于新沐当风,是宗脉空虚为风邪所袭之故。邪与正搏,鼓击耳窍,是为致病之因。沈氏取听宫、听会、翳风,施行捻转泻法以泻耳窍之邪,而疏经络之气,取中渚手少阳之荥,此“荥输治外经”之意。故一诊鸣减。二诊仍宗前法,其劳累后眩鸣仍作,辨为肝肾两亏,宜培补肝肾。四诊以前均同此法,症情逐渐改善,但鸣声转细,脉来濡细,是气火渐降,风邪已清而邪去正虚,精气不能上济之象,故沈老师改翳风为先泻后补,加合谷补之以引阳明经气上注宗脉,补太溪肾原,曲泉肝原(水生木)以加强培补肝肾之力,最后经治十7次后鸣止痊愈。
(沈卫东医案,苏海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