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痢、痢、腹痛、肢冷、痛、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血痢、痢、腹痛、肢冷、痛、虚、里急后重、四肢不温、畏寒、胃热、痢疾、虚寒、疫毒、滑数、寒热、热痢、
【内容】
虚寒血痢
刘宗序治一富人,年三十。时七月间患血痢,日夜百余度。肚腹中?痛,医悉用芩连、阿胶、粟壳之剂,皆不效,反增剧。刘脉之曰:脾胃受伤。苦用寒凉,病安得愈。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附子,其夕病减半,旬日而愈。或问其故,刘曰:病患夏月食冰水瓜果太多,致令脾胃伤冷,血行于四肢入脉,渗入肠胃间而下,吾所用附子、干姜,补中有发,散其所伤冷毒,故得愈也。王汝言杂著有云:芩连芍药,为痢疾必用之品,岂其然乎。此脾胃伤冷致痢,禁用寒凉也。
(《名医类案·卷四·痢》)
按:血痢一证,属热者居多,故治之多以芩、连、芍药、阿胶之类获效。但亦有属寒证者,临证不可不辨。其于证:热证血痢,多以里急后重为主,以火性急迫故也。而寒证血痢,多以腹痛为主,以寒多故痛也。寒热血痢,皆可见四肢不温,但热痢肢冷,必肚腹灼热;寒痢肢冷,多兼腹痛畏寒,二者自有区别。其于脉:属热证者,脉多滑数或细数;而寒证血痢,脉多细弱或迟,其见数者亦必虚而无力,故刘宗序脉之而知其“脾胃受伤”。在病因方面:热证血痢,或伤于胃热,或感于疫毒,拟或素体阳盛,感邪化热;而寒痢之起,必多由“夏月食冰水瓜果太多,致令脾胃伤冷”,或脾胃素虚,邪从寒化而得。因此,血痢虽在夏月,不可纯以热论。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