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痰、湿热、舌苔黄腻、身
【医家】颜亦鲁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郁、痰、湿热、舌苔黄腻、身热、湿温、喉间痰鸣、神志昏迷、神志不清、大汗淋漓、饮食不节、饮食不慎、手抽搐、脉沉滑、脉沉伏、热未尽、脉濡数、发热、肝风、便结、神清、亡阳、神昏、湿、虚、
【内容】
郦某,女,32岁。
初诊:1961年8月24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20天,迭进疏表清热之剂,但身热仍未清澈,5日未更衣;又因饮食不慎,喜啖糯米糕团,而致猝然神昏,喉间痰声辘辘,两手抽搐不已。
诊查:患者神志不清,喉间痰鸣辘辘,两手妄动,体温38.5℃,两脉沉滑,左寸关不扬,舌苔黄腻,胸颈白?密布。
辨证:湿温四候,湿热未清,复因饮食不节,以致肠胃失职,气机愤郁,湿热与痰食胶着不化,内结中焦,神明为之蒙蔽。
治法:降气导滞,清心开窍,丸饮并进。
处方:(1)贡沉香1.2g(磨冲)广郁金1.5g(磨冲)海南子1.5g(磨冲)枳实1.5g(磨冲)用九节蒲6g旋覆花9g,煎汤冲服(2)紫雪丹3g,1日分2次吞服。
二诊:药后大便畅行,神志遂清,舌苔黄腻亦化,体温降至37.6℃,脉濡数。证势轻而未楚,再以清肃余蕴。
处方:香白薇9g佩兰梗6g焦山栀6g广郁金6g九节蒲4.5g炒枳壳4.5g新会皮4.5g佛手花2.5g杏仁、苡仁各9g姜竹茹12g 2剂
三诊:证势甫定,昨又猝然神志昏迷,大汗淋漓,四肢清冷,两脉沉伏,舌苔中厚灰腻。病延月余,正气已伤,阻阳离决,亟拟参附汤合桂枝龙牡汤加味以图。
处方:熟附片9g潞党参9g九节蒲4.5g桂枝4.5g白芍6g煅牡蛎(先煎)15g陈橘白4.5g龙骨15g(先煎)姜半夏9g炙甘草4.5g浮小麦30g 3剂药后汗收神清,肢温脉起,证情转危为安,转以调理脾胃兼清余浊法收功。
按语:本例湿温之候,身热未清,便结不通,又加停食生痰,以致湿热痰滞胶着,内蒙心窍,肝风欲动,证颇险重,清心开窍,固刻不容缓,而降气导滞,尤为当务之急。故先用四磨饮,继进紫雪丹,四磨以郁金代乌药,取其芳香逐秽,丸饮并进,收到预期效果。其后湿热未尽,又忽亡阳,故改投参附合桂枝龙牡汤敛阳救逆。患者前后两度出现神志昏糊,一实一虚,截然不同,由于辫证精确,用药得当,故使沉疴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