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咳嗽、鼻塞流涕、郁、脉

【医家】黄吉赓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痰、咳嗽、鼻塞流涕、郁、脉小、苔薄、咽痛、胸闷、口干、畏寒、外感、痰湿内阻、气阴两亏、痰湿蕴肺、咽喉痒、下气、阵咳、胃病、寒痰、干咳、肺热、发热、流涕、瘀、
【内容】
杨某,女,73岁。初诊2008年5月14日。
主诉:咳嗽、咯痰伴鼻塞流涕2月余。


患者2月前受凉后鼻塞流涕、咽痛,并伴咳嗽,咯白痰,无发热。既往无胃病史。


现症:阵咳(++),咽喉痒,痰(+++)每日30余口、小中、色白、质泡黏、易咯出,胸闷,鼻塞流涕,咽痛,纳平,口干饮不多,畏寒,夜尿1次,大便1~2次日行,畅,舌偏暗红,苔薄微黄,少津,脉小弦。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亚急性咳嗽。


辨证:外感风寒,痰湿内阻,肺气失于宣肃。

治法及方药:疏风散寒,温肺化痰。


荆芥10g 苏叶10g 前胡10g 白前15g 紫菀15g 陈皮10g 半夏10g 射干15g 柴胡15g 枳壳9g 桔梗9g 甘草9g 丹参15g 郁金15g 生姜3片桃仁9g 杏仁9g 黄芩15g 款冬花15g 麻黄根9g 莱菔荚30g 大枣30g 14剂
龙星片每日3~4次,每次6粒,口服。
二诊间断咳(+),痰(+)每日10口、小、色白质黏、易咯出,胸闷已除,流涕亦减,口干显减,大便如常,舌偏暗红,少津,断纹,苔薄微淡黄,脉小弦。
原方改半夏15g,加泽漆20g。续服14剂。

三诊干咳6~7次,无痰,喉微痒,余无不适,苔薄微黄,偏暗红,脉小弦。证属脾运不健,气阴两亏。治以益气健脾,养阴和胃。
太子参15g 莪白术(各)15g 茯苓15g 山药15g 石斛15g 玉竹15g 桔梗9g 甘草9g 丹参15g 郁金15g 生熟薏苡仁(各)15g 鸡内金10g 紫菀15g 款冬花9g 麦门冬15g 柴胡9g 黄芩9g 枳壳9g 黄芪15g 防风9g 丹参15g 郁金15g 木瓜9g 白芍15g 仙鹤草30g 14剂


龙星片每日3次,每次6粒,口服。

药后诸症均愈。


【按语】患者外感风寒,客于肺表,故见鼻塞流涕咽痛,畏寒,肺失肃降,痰湿蕴肺,见咳嗽、咯痰、胸闷,故治以疏风散寒,温肺化痰。拟以止嗽散合杏苏饮加减,前胡、杏仁、桔梗、甘草轻宣肺气,祛痰止咳;枳壳、陈皮、半夏下气化痰,紫菀、款冬花止咳;黄芩泄肺热,麻黄根以敛发散之性,射干清利咽喉,丹参、郁金活血化瘀。服药1周,咳嗽减,咯痰仍作,故增化痰之力,半夏增量,加泽漆温化寒痰,续服原方两周,咳嗽已无,故改用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健脾益气,固表化痰,以防复感外邪。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