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干、舌质红、内热、慢性咽

【医家】陈景河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咽干、舌质红、内热、慢性咽炎、脉弦有力、燥、燥热伤津、舌苔无、子隐、郁热、咽痛、润肺、痛、
【内容】
傅某,男,46岁。
初诊:1986年3月30日。
主诉及病史:嗓子干,连及胸内发干,有时嗓子隐痛,夜间重。经各医院诊为慢性咽炎,治疗不效。
诊查:咽峡红,乏津,舌质红而燥,表面有散在纵裂,舌苔无,脉弦有力。说话语音不爽。其他无异常所见。
辨证:咽喉为气道之门,咽干系内热熏蒸所致。脉弦有力,舌质红,为少阳三焦、肝、肾、心经郁热,引五志之火浮游于上,故咽干连及胸内。不清热难平五志之火,不生津难引阴精奉上化液以润喉。
治法:清热生津,养阴润喉。
处方:山豆根15g玄参15g金果榄10g生地黄25g天花粉50g寸冬30g盐黄柏15g柴胡20g白芍20g射干10g水煎服,日2次,投3剂。服上方药3剂,咽干基本消失。咽峡、舌质红消退。舌纵裂依然如故。嘱仍守原方治疗,投药3剂。半年后追访,病已痊愈,并又介绍一名患咽干病者,基本用此方药治愈。
按语:咽干病(慢性咽炎),用润喉汤(自拟方)治愈三例,皆经某些地方医院治疗不效者。其中二例病程是一年以上,一例病程三年以上。前二例一例服药六剂,一例女性服药二十四剂;一例病程长,又经用偏方花椒水洗头足月余,经治百日方愈。可见病因、病程不同,其产生内热咽干是一致的,故用此方药——清热解毒,降阴经火逆,如山豆根入心肺,金果榄入脾肾,柴胡入肝胆,以清五志之火;一滋阴润喉,调阴微阳盛,如生地、玄参、盐黄柏补阴润燥、上奉津液,下安肾火;一清气生津,滋上源之水,如花粉、寸冬润肺清气,制燥热伤津;独以白芍养血,收飞越之阳归根于阴。其咽痛重者加延胡索10g;内热盛者加虎杖20g、寒水石20g。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