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郁、瘀、气虚、头晕眼

【医家】宋兴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出血、郁、瘀、气虚、头晕眼花、月经、舌淡、寒凝、痿、月经周期长、湿、苔薄黄少津、精血亏损、小腹胀痛、动则尤甚、表情淡漠、脘痞纳呆、口唇、气短、崩漏、瘫痪、虚损、阳虚、苔薄、燥、虚、
【内容】
杨某,36岁,农民,四川省仪陇县人。
初诊:1988年8月3日,因经行暴下如注就诊。
主诉及病史:婚前月经基本正常,结婚16年,共生3子,3次怀孕生产均因家庭经济困难,未曾好好调养将息,生第二胎时,因大出血抢救脱险,得以保全性命,此后月经量即明显增多,且周期延长,但无力就医服药,而且还得坚持农事及家务劳动。近两年来,每次行经第二三两天血出如注如涌,自觉头晕眼花,体力不支,再也无法从事任何劳作,唯静卧以待经行结束后才能慢慢恢复体力。曾服民间验方:生地黄、藕节取汁冲服侧柏叶灰,毫无效果,转增小腹胀痛,脘痞纳呆,半年前也曾求中西医治疗,中医连更3医,所服都是清热止血方药,越服病情越日益加重。西医打针(具体药物不详,可能属雌激素、孕激素类)有效,疗效不能持久,逾月又发。
诊查:月经周期长约12~14天,前3日经量较多,经色瘀暗,有块,后渐渐清淡如血水,经期头晕眼花,心累气短,动则尤甚,饮食、二便正常,今经行12日,仍下注不止;望诊:面色苍黄黧黑,满脸皱纹,口唇苍白,目光暗然,表情淡漠,精神委顿,舌淡而痿软,苔薄黄少津;切诊:六脉皆弱。
诊断:崩漏。
辨证:阳气虚衰,血失所统。
治法:温阳益气摄血。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理中汤化裁。升麻10g柴胡10g红参20g白术20g黄芪50g当归10g炮姜炭10g血余炭20g陈棕炭20g炙甘草10g三七粉5g(中服)时有老师同仁在侧,书方甫就,即暗扯老师衣角,附耳提示:盛夏炎天,大出血证,投温热可乎!老师沉吟片刻,再次望舌切脉,然后仍以上方付患者,嘱水煎暂服1剂,以观进退。首服半小时左右,出血即明显减少,不尽剂血止。嘱原方再进1剂。
二诊:精神大有改善,说话时语音较前清晰有力,六脉亦较前明显有神,大便不燥不秘而较前更成条理;小便不热不涩而较前量多清澈。虑及该患者经济十分困难,改汤剂为散剂应更为省钱省事。前方去升麻、柴胡、血余炭、陈棕炭加炒杜仲、炒续断、炒怀山药各20g,共为细末,每次5g,每天3次,饭后半小时米饮冲服,以善后调理。5剂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追访年余,未再复发。
按语:老师指出:本案辫证原本并无难点,但病发于盛夏,所难在出血量多。因当今医林之下大多一见出血,便谓血得热则行,认定出血为热所迫,不知尚有寒凝、瘀阻、虚损种种之不同。寒主收引,寒凝则络脉闭郁而易脆,闭郁则道路狭窄,血气不畅而壅塞于内,易脆则破碎而泄漏;瘀阻则道路不通,不通则横流而旁溢;气为血帅,气虚则血失所统而流散不止。数者之间,气虚乃本元亏损,是出血证之最重者。本案辫证要点在舌淡痿软苔薄,六脉皆弱,弱脉的特点是柔细而沉,反映的是精血亏损,气随血耗,阳陷入阴的病理本质。但值得注意的是,弱脉的出现有时也可以是假象,如湿遏阳郁便是,所以舌体舌苔也具有同等重要的辨证价值。若是湿遏阳郁,必见厚腻之苔或胀大之舌。依据本案的舌质舌苔,完全可以排除假象的存在。老师进一步指出:阳虚气弱之出血,是根本动摇,治疗非峻剂益气扶阳不能挽散亡颓败之势,诚如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见功之后,即去升散止涩之剂,以免发散耗气,止涩留瘀。既如此言,何以初期治疗却要特意选用?尤其升散之品,最难理解。老师深刻分析指出:初治用升散之品,可能对虚弱状态下的脏腑、经络、血脉等组织的半瘫痪状态具有唤醒作用,类似醒脑开窍,不过所开并非五官九窍,而是脏腑组织之信息机窍,因而具有极大的治疗意义。善后增平补肾气之品,取既固守下元,又精能化血之意。论开茅塞,烛照幽微,闻道至此,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