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恶心呕吐、浮肿、大便干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湿、恶心呕吐、浮肿、大便干结、发热恶寒、脾肾阳虚、尿少、身痛、积、慢性肾炎、浮肿明显、周身浮肿、舌淡苔白、舌质淡红、阳虚水停、湿浊中阻、阳虚外感、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紧弦、表证、发热、腹水、寒实、恶寒、囊肿、便秘、气滞、肾炎、食少、水肿、畏寒、血尿、阳虚、中毒、呕吐、
【内容】
脾肾阳虚,湿邪中阻,下关上格(慢性肾炎、尿毒症、酸中毒、高血钾症)
王××,男,46岁,社员。
三天前突然出现发热恶寒、身痛,次日出现颜面及周身浮肿,尿少恶心呕吐,大便干结。两日不能进食。四年前曾患肾炎。
检查:血压130/90mmHg,血色?白,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胖大,舌苔白腻,颜面及周身高度浮肿。腹水(+),阴囊肿大如儿头,脉象沉缓。血常规:血色素5%mg%(正常值100),二氧化碳结合力28.6容积%,血钾8.16毫克当量/升。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复感外邪,故发热恶寒身痛,阳虚失煦,运湿无权则畏寒、尿少、浮肿,湿浊中阻,升降失和故食少、呕吐、便秘,脉象沉缓、舌淡苔白均为阳虚水停,湿浊内阻之象。
治则:湿阳利水,通泄湿浊。
方药:大黄附子汤合五苓散加减。
大黄15克附子15克细辛5克茯苓50克猪苓25克白术25克桂枝5克草蔻10克。水煎服,一日二次。
服一剂,一日大便三次,量较多,尿量增加,恶心呕吐随之减轻。连服三剂,恶心呕吐消失,浮肿明显减轻,改用下方:大黄7.5克,附子10克、茯苓50克、猪苓15克、草蔻25克、黄芪50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浮肿完全消失,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2~4,血尿素氮42mg,二氧化碳结合力58容积%。
(《黑龙江中医药》84:1)
按:大黄附子汤是《金匮》用于温下的方子,当见“其脉紧弦”。而本例水肿“脉象沉缓”,沉则主里,缓为气滞,且伴有“大便干结”,属寒结于里之象,医者应用大黄附子汤配以五苓散,效若桴鼓。可见应用古方,当遵古而不泥古,病机相同,即可使用同一方剂。患者除寒实内结外,还有发热、恶寒、身疼之表证,阳虚外感,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适应症,本例初诊若在方中加一味麻黄,既能解表,又能宣发肺气而消肿,从患者的体征来看,似乎更为合适。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