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饮、呕吐、郁热、痰、
【医家】颜正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吐、痰饮、呕吐、郁热、痰、聚、胃脘痞满、胃气上逆、痰饮中阻、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食积、水停、头晕、食滞、积、
【内容】
孟某,男,55岁,北京人。
初诊:1991年1月17日。
主诉及病史:食入即吐月余,西医诊断十二指肠壅积症,叠服消炎止吐西药及消食导滞、清热和胃中药无效。
诊查:患者面色暗滞,胃脘痞满灼热,泛酸,食入即吐,食欲不振,头晕,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痰饮中阻,胃失和降。
治法:化痰蠲饮,和胃止呕。
处方:法半夏10g茯苓30g陈皮10g旋覆花ˉ包10g代赭石ˉ先煎20g竹茹10g生姜10g黄连3g吴茱萸1.5g 7剂
二诊:1991年1月23日。服3剂后呕吐止,脘中转舒。余剂续服后,诸症除。
处方:香砂养胃丸15袋。每日1袋,分两次服,以善其后。
按语:颜正华教授认为,食入即吐的常见病理有三:一是宿食积于胃中,胃失和降,食入则助邪气而加重病理,故食入即吐;二是热壅胃肠,火热之性炎上,饮食下咽则受火热之气冲逆,故见旋食旋吐,此乃《金匮要略》中的大黄甘草汤证;三是痰饮阻于中焦,饮食入胃则助痰饮而增逆满。遂见呕吐,此为《金匮要略》中“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本证曾先服消食剂、清热和胃剂,俱无效应,知非食滞,亦非热壅,盖由痰饮停聚胃脘,胃气上逆所致,故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二陈汤、旋覆代赭汤数方合用化裁,化痰蠲饮,以杜呕吐之根源。尤在泾谓:“痞坚之处,必有伏阳”,痰饮久聚,亦可化生郁热,故复用左金九清郁热。可见颜正华教授善摩古意,不泥古方,辨证精当,用药平中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