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脘痛、头痛、腹痛、肠鸣

【医家】夏仲方
【出处】夏仲方医案
【关键词】痛、脘痛、头痛、腹痛、肠鸣、虚、脉细弱、月经、压痛、虚劳、舌胖、脉细、郁、悸、中焦虚寒、面色无华、神经衰弱、月经量多、气血不足、气血两虚、恶心呕吐、大便干燥、脉细软、大便细、脉软弱、舌淡润、有齿印、舌苔薄、神经症、畏寒、便溏、血痹、胁痛、多梦、无苔、乏力、腹疼、胃痛、上脘、腹胀、白带、口唇、痢疾、停水、苔薄、纳少、气虚、腹泻、吐、
【内容】
红×× 女 33岁
1960年8月9日初诊:患者诉说,十多年来下腹右侧阵发性疼痛,大便经常溏薄,每日一次。近几年来更有中上腹疼痛,得食则安。在情绪紧张时,脘痛伴恶心呕吐、吐出食物一至二口,有时泛酸水,脘痛彻背。此外,长期性头痛,起初痛在颞部,现在后枕部也痛。夜眠多梦。疲乏、自觉心浮与胁痛,多发生于情绪紧张时,休息则安。以往有痢疾史。月经是15岁初潮。17岁结婚,生育三胎,已离婚五年。月经量多,周期尚准,平时多白带,无臭味。×线钡剂检查胃肠:结胀过敏,阑尾粘连。西医诊断:胃肠神经症,神经衰弱、子宫后屈。中医辨证:体型瘦长,面无华色,舌色淡润,质偏光无苔。脉细软,扪诊候腹,腹壁柔软,肌薄,下脘有压痛、腹动悸明显,左右下腹部均有压痛,以右侧为甚。此患者禀质较弱,婚育过早,冲任先亏,后天脾继病,离婚五年,情感不无悒郁,肝气因之失调。全身症状以头痛、脘痛、腹痛、便溏、乏力最为突出,调治之法,暖补脾肾为主。


黄芪 9克 桂枝 4.5克 白芍 9克
炒甘草 3克 熟地 9克 川芎 4.5克
当归 4.5克 红枣 5枚 七帖
1960年8月16日二诊:进四物合黄芪建中汤后,脘痛与腹痛减轻,胃纳增进,大便仍稀薄,每日2~3次。肠鸣亢进,自觉下腹气胀。脉细弱,舌色淡润无华。拟原方增炮姜、砂仁,以理血疏气。


黄芪 12克 桂枝 4.5克 白芍 9克


炒甘草 3克 山药 9克 炮姜 4.5克
炒熟地 12克 川芎 4.5克 当归 6克
砂仁 2.4克 红枣 5枚 七帖
1960年8月23日三诊:服中药十四帖后,上脘己无疼痛,脐以下及腰部尚有酸痛、胃纳增加、大便日一次,质转干,时有便意,预计一周后将来月经。舌苔薄色淡,脉细弱、前方加艾叶。
黄芪 12克 桂枝 4.5克 白芍 9克

熟地 4.5克 川芎 4.5克 当归 6克


炮姜 4.5克 砂仁 2.4克 艾叶 4.5克

炒甘草 3克 红枣 5枚 七帖


1960年9月10四诊:此次行经,开始一、二天量少,后较多,七天干净。下腹胀垂,头痛腰痠,纳少,大便干燥,排时费力。脉细,舌淡润,苔薄少。仍予芪桂四物治之。

黄芪 9克 桂枝 3克 白芍 3克
当归 4.5克 熟地 12克 川芎 3克
炒甘草 3克 艾叶 4.5克 建粬 9克 七帖
1960年9月17日五诊:大便细软条,每日二、三次,泻时有肠鸣,无腹痛,甚畏寒,两腿特别怕冷。口唇眼睑均呈淡红、耳轮发白。面色无华而略带淡黄。脉软弱,舌胖边有齿印,苔净质润、证情气血两虚明显,再拟暖补。


黄芪 9克 党参 9克 於术9克
甘草 3克 炮姜 4.5克 白芍 9克

茯苓 9克 桂枝 6克 熟附片 6克(先煎)
当归 6克七帖
1960年9月20日六诊:近周来头、胃不痛,但大便日二、三次,质烂。肠鸣,便意频频,饭后即想解大便,有时却解不出。舌胖较减,质淡润。脉细。腹肌松软,未闻停水声,也无悸动仍予暖补法巩固之。因患者将回南方,拟方带去调理。
黄芪 9克 桂枝 6克 白芍 6克
炒甘草 3克 当归 6克 於术9克
党参 9克 茯苓 9克 生姜 2片
红枣 5枚
如有腹泻时,生姜改为炮姜4.5克

随访:1962年春,患者从南方来沪复诊说:前年带方回去,守方调理约三月余,以前种种疼痛消除,并改善了体质。
按:此案患者病情复杂,但总以虚证为主,气血不足,脾肾两亏,加以肝气拂郁不疏。究之病因,既有早婚早育,先天受戕;又有后天不继,脾胃受损,故夏氏从暖补脾肾入手,补益气血,方以黄芪建中合四物汤。方中黄芪甘温,补益脾气;桂枝辛温,散中焦虚寒;甘草味甘,建脾缓急;白芍敛营,配伍甘草则酸甘化阴;熟地、川芎、当归、红枣荣血行血止痛。复诊续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胃痛渐除,诸恙皆平。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是由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此方所主之证包括小建中汤证侯和虚劳里急。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重芍药加饴糖而成,其作用在于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黄芪建中汤加黄芪,意在补中益气,甘温补虚, 调和营卫。临床在小建中汤证候的基础上, 如果兼有气虚寒,腹中拘急,黄芪建中汤可治。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