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痛、心脏病、气虚、胁

【医家】
【出处】中国男科医案
【关键词】梅毒、痛、心脏病、气虚、胁痛、湿、脉细数、胸胁痛、脉浮紧、胸肋痛、肝郁、寒热、久病、脉沉、热利、气短、喘急、肿胀、疫毒、血滞、心烦、郁、聚、悸、燥、
【内容】
太原教导团学员王某,山东人,于1935年7月6日,以梅毒症就诊于余。
症状:面黑瘦,气短喘急,操作则胸肋抽痛,谈话时频频作痛。
经过:在安微驻防时所发,至今已逾十年,每年春季注射六〇六,三、五次,始终未有相当功效,胸肋痛已年余,自述心脏疼,实肝痛也。
病理:交后气虚,血液运行较缓,毛孔有时间性之闭结,血液热湿由之而生也,注射未能导滞,何以生新?专事杀菌,血液何由而洁?新血球何由而生?新陈代谢之作用,何由而起也?独郁日久,胆汁消导二便以杀菌之作用减低,血液浓度加高,循环失畅,肝无新血之养,则有肿胀之象也。
诊断:脉沉而弦,舌苔绛光而紫,食亦无味,自称其毒入心脏,然以其呼吸与谈话之胁痛,知为肝痛也,且心脏病,只有寒热二症,寒则苦闷,热则烦悸,皆有朝病夕死之危,而非心脏病也明矣,且脉象沉弦,为血滞肝郁之象,如心脏以气虚而病寒则脉浮紧,而胸若闷也,燥伤心气之极热,或疫毒之内袭,脉细数而心烦也,皆属危急,而非久病也。
治疗:宜导滞以利气而益血也,与利气导滞汤,银花10克赤芍12克马鞭草12克萹蓄10克大黄10克公英10克甘草10克川楝3克
隔日复诊:脉象浮大,舌苔绛,面黑稍退,呼吸较好,胁下亦觉舒适,与澄源饮:银花10克白芍18克马鞭草12克苦参12克生芪4.5克会英10克陈皮4.5克甘草12克加茅根12克杷叶4.5克
隔日再诊:脉象濡弱,舌苔绛淡,面黑全退,胁痛止,呼吸利,予却毒益正汤。银花10克白芍18克茅根12克公英10克生芪4.5克甘草12克腹皮6克加瞿麦、楮实各12克再二剂,无庸复诊也。
【沈阳超《医字进步》】
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传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性传染疾病。本病因于梅毒聚于宗筋,循肝之经脉上行,故胸胁痛。先予利气导滞汤,通利二便,导浊外出,继以扶正祛毒之剂而收功。本案始终贯穿清热利湿,解毒化浊这个大法。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