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积、胀满、肝癌、痰、肝脾

【医家】董汉良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痞积、胀满、肝癌、痰、肝脾血瘀、脉弦细、面色黑、乏力、肝炎、脚气、癌肿、舌紫、肿瘤、实热、痰毒、吐血、消积、血痢、质硬、呕血、痛、痢、积、瘀、
【内容】
姚某,男,56岁。
初诊:1970年。
主诉:患者素有乙型肝炎病史,长期乏力、肢肿,肝区隐痛。而后突发呕血,经县人民医院检查(B超),疑为肝占位性病变,经杭州、上海等肿瘤医院确诊为肝癌。
诊查:肝区胀满,触之不平,状若覆盆,面色黑滞,鼻有红丝赤缕,脉弦细,舌紫瘀。
辨证:肝脾血瘀,痰毒内结。
治法:解毒活血,化痰散结。
处方:野荸荠60~120g煎汤,服汤及荸荠。药后,病情稳定,生活自理。经治5年之久,凡山塘、溪沟、池湖、沼泽所生野荸荠,在方圆50里地基本采完,后改用家种老荸荠代用,历经6年,因癌肿破裂,药源缺乏,病情恶化,大吐血而病故。但大大地延长了生存期,因据当时上海明确诊断后,预计可生存3个月左右。
按语:野荸荠为野生的荸荠,多年生长于水边,个小、皮厚、色黑、质硬、不甚甘甜,状若算盘子;家种荸荠即俗称荸荠,春种冬收,个大、皮薄、色红褐、质脆、味甘甜鲜美,两种荸荠为同一科属植物,只是生长的环境不同,野生者自生自长自灭,但得天地之性,受天地之气;家种者为人工栽培,生长条件优越。荸荠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是多年生水生草本,又称地力、水芋、乌芋、马蹄、乌薯。性甘寒而滑利,有清热化痰,消积散痞之力。《本草新编》中说:“乌芋(即荸荠),切片晒干,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真气,近人未知入药,特表而出之。地栗(荸荠别称)有家种、野产之分,药用宜野产者佳。然无野产,即拣家种之老者,切片连皮,硒干用之,不特消痞积,更能辟瘴气也。”由此可知姚某之肝癌能带病延年,荸荠之功不可泯灭也。野荸荠目前除山区可以采集到外已很少药源,服时只需洗净泥土,连皮芽一起煎服。荸荠之功历代本草记载不少,《本草求真》中说:“乌芋(荸荠)止一水果,何书言力能破积攻坚、止血、治痢、住崩、擦疮、解毒、发痘、清声醒酒。其效若是之多,以味甘性寒,则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力善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患脚气。”由此导出了荸荠治病疗疾之真谛。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