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瘛疭、神昏、脉数、温

【医家】张锡纯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关键词】外感、瘛疭、神昏、脉数、温病、发热、肝热、昏愦、目昏、实热、自愈、苔薄、虚损、郁热、气虚、虚、燥、喘、
【内容】
天津康某某幼女,年九岁,于孟秋得温病兼大气下陷。
病因:因得罪其母惧谴谪,藏楼下屋中,屋窗四敞,卧床上睡着,被风吹袭遂成温病。
证候:初得病时服药失宜,热邪内陷,神昏不语,后经中西医多位诊治二十余日,病益加剧,医者见病危已至极点,皆辞不治。继延愚为诊视,其两目上窜,几不见黑睛,精神昏愦,毫无知觉,身体颤动不安,时作嗳声,其肌肤甚热,启其齿见其舌缩而干,苔薄微黄,偶灌以水或米汤犹知下咽,其气息不匀,间有喘时,其脉数逾六至,左部细而浮,不任重按,右部亦弦细,重诊似有力,大便旬日未行。
诊断:此外感之热久不退,灼耗真阴,以致肝脏虚损,木燥生风而欲上脱也。当用药清其实热,滋其真阴,而更辅以酸收敛肝之品,庶可救此极危之证。
处方:生石膏二两,轧细 野台参三钱 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一两 生怀山药六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大盅,分三次温饮下,每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生地黄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萸肉也。此方若不加萸肉为愚常用之方,以治寒温证当用白虎加人参汤,而体弱阴亏者,今加萸肉借以收敛肝气之将脱也。至此方不用白虎汤加减,而必用白虎加人参为之加减者,因病至此际,非加人参于白虎汤中,不能退其深陷之热,复其昏愦之神明也。此理参观药物人参解后所附医案自明。
复诊:将药三次服完,目睛即不上窜,身体安稳不复颤动,嗳声已止,气息已匀,精神较前明了而仍不能言,大便犹未通下,肌肤犹热,脉数已减,不若从前之浮弦,而右部重诊仍似有力,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生石膏两半,轧细 野台参三钱 生怀地黄一两净萸肉六钱 天冬六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饮下,每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三诊:日服药一剂,连服两日,热已全退,精神之明了似将复原而仍不能言,大便仍未通下,间有努力欲便之象,遂用灌肠法以通其便。再诊其脉六部皆微弱无力,知其所以不能言者,胸中大气虚陷,不能上达于舌本也。宜于大剂滋补药中,再加升补气分之品。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沙参一两 天冬六钱寸麦冬六钱 生箭芪三钱 野台参三钱 升麻一钱 桔梗一钱
共煎汤一盅半,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煎服两剂,遂能言语,因即原方去升麻减沙参之半,再加萸肉、生麦芽各三钱,再服数剂以善后。
说明:医者救危险将脱之证喜用人参,而喻嘉言谓气若上脱,但知重用人参转令人气高不返,必重用赭石铺之始能奏效,此诚千古不磨之论也。此方中之用人参原非用其救脱,因此证真阴大亏,?惟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火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白虎加入参汤之实用也。至于萸肉,其补益气分之力远不如参,而其挽救气分之上脱则远胜于参。诚以肝主疏泄,人之元气甚虚者,恒因肝之疏泄过甚而上脱,重用萸肉以敛肝使之不复疏泄,则元气之欲上脱者即可不脱,此愚屡次用之奏效而确知其然者也。
天津董姓幼女,年三岁,患瘛疭病。
病因:暮春气暖着衣过厚,在院中嬉戏,出汗受风,至夜间遂发瘛疭。
证候:剧时闭目昏昏,身躯后挺,两手紧握,轻时亦能明了,而舌肿不能吮乳,惟饮茶汤及代浮粉。大便每日溏泻两三次,如此三昼夜不愈,精神渐似不支,皮肤发热,诊其脉亦有热象。
诊断:此因春暖衣厚,肝有郁热,因外感激发其热上冲脑部,排挤脑髓神经失其运动之常度,是以发搐。法当清其肝热,散其外感,兼治以镇安神经之药其病自愈。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 滑石八钱 生杭芍六钱 连翘三钱甘草三钱 全蜈蚣两条,大者 朱砂二分,细末
药共七味,将前六味煎汤一盅,分数次将朱砂徐徐温送下。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瘛疭已愈,其头仍向后仰,左手仍拳曲不舒,舌肿已消强半,可以吮乳,大便之溏已愈。遂即原方减滑石之半,加玄参六钱,煎服后左手已不拳曲,其头有后仰之意,遂减去方中滑石,加全蝎三个,服一剂全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