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虚、癌、嗜睡、食管癌

【医家】刘永年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发热、虚、癌、嗜睡、食管癌、神疲、痰、咳嗽、气喘、胸水、湿热、吐、湿、大便秘结、食欲不振、气阴亏虚、虚实夹杂、邪热留恋、湿热郁蒸、脉滑数、舌质红、癌症、中气、低热、汗少、口干、虚热、苔淡、胸闷、消瘦、畏寒、外感、苔腐、肿瘤、脉滑、郁、
【内容】
顾某,男,50岁,已婚。
初诊:1998年12月25日。
主诉及病史:食管癌术后持续发热1个月。患者1998年9月出现进食梗阻,逐渐加重,11月初就医后经检查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等确诊为食管下段鳞癌,于12月2日在江苏省某肿瘤医院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但术后1个月来持续发热,体温在37.8~39.5℃之间,为不规则发热,伴气喘胸闷,消瘦疲乏,×线片及B超提示右侧中少量胸水,胸水培养发现大肠杆菌,先后用多种抗生素(包括多种三代头孢霉素、三代喹诺酮类、氨基苷类、替硝唑等)均无效,体温持续不退,遂延请中医会诊治疗。
诊查:刻诊发热、出汗少、无畏寒,大便秘结,不思纳食,口干而渴,形体瘦弱。舌质红苔淡黄腐腻。脉滑数。
辨证:气阴交虚,湿热郁蒸。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除湿。
处方:太子参15g青蒿10g黄芩10g枳实6g生苡仁30g石斛12g葎草15g功劳叶12g生地黄12g丹皮10g煅鳖甲15g土茯苓12g生甘草5g 7剂
二诊:药后体温渐渐恢复正常,停药后3天体温复升(T37.6℃),神疲嗜睡,舌苔腐腻略退,续以原法治疗。
处方:太子参15g葎草15g功劳叶12g地骨皮10g青蒿10g生苡仁30g煅鳖甲15g生甘草5g土茯苓12g黄芩10g竹茹6g 4剂
三诊:体温渐趋下降,晨起T36.9℃,咳嗽痰吐白粘,气喘著减,仍神疲嗜睡,一天睡眠多达20小时左右,语言欠畅,思维记忆正常。
处方:太子参15g生苡仁30g川贝5g茯苓15g枳实6g竹茹6g半夏10g郁金6g菖蒲5g黄芩10g煅鳖甲15g 4剂
四诊:低温徘徊,37.5℃左右,神疲嗜睡改善,仍咳嗽痰吐白粘,苔脉同前,进一步查胸片及CT等均无异常发现,治守原法。原方加金荞麦30g、鱼腥草15g、功劳叶12g,5剂。
五诊:体温已趋正常,嗜睡改善,咳轻痰亦减少,食欲不振,二便如常,舌苔转为薄白,脉滑不数。
处方:太子参15g茯苓15g生苡仁30g杏仁10g川贝5g陈皮5g枇杷叶10g生炙甘草各2g谷麦芽各15g功劳叶12g白术10g金荞麦30g 5剂
按语:癌症发热有虚实之分,医者经验癌证发热虚多实少,或虚中夹实。本例患者形体瘦弱,食管癌术后气阴亏虚,复又外感湿热之邪,正气亏虚而邪热留恋,正虚无力抗邪外出,遂见邪正相争,发热迁延不愈,故治从益气养阴,清热除湿,选用太子参、白术、苡仁、鳖甲益气养阴,滋而不腻;黄芩、金荞麦、鱼腥草、地骨皮、土茯苓、川贝、竹茹、枳实清化湿热;葎草、功劳叶、青蒿、鳖甲等功专养阴清热,对癌性低热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以六君子汤顾扶中气,乃宗“存一分胃气,得一分生机”之说。本例的治疗体会有如下几点:①癌性发热多属虚实夹杂,治疗中需重视扶正抗邪,清热解毒慎用大苦大寒之品,结合脏腑辫证选用清热兼有抗癌作用之品;②补益需注意滋而不腻,以免留邪;③葎草、功劳叶、青蒿、鳖甲、地骨皮、百部、野百合、石斛、枫斗等具有养阴清虚热之品,可临证选择掺于辨证之中使用,能提高疗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