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虚、湿热、咳嗽、头眩

【医家】
【出处】近代江南四家医案医话选
【关键词】心悸、虚、湿热、咳嗽、头眩、湿、胸胁疼痛、鼻干、肝郁、舌尖、月经、太息、胸闷、咽干、产后、盗汗、痛、肝胃不和、肝阳上扰、大便干燥、骨节疼痛、产后体虚、心烦易怒、咽喉干燥、肺气上逆、舌质淡、舌苔黄、断乳、烦闷、带下、肺病、干咳、热利、出血、肝病、肝火、肛裂、汗出、脾虚、润肠、润肺、失荣、痰饮、消瘦、脉数、郁、
【内容】

产后咳呛,已延年余,咽喉干燥,语声低嗄,头眩肺鸣,形寒盗汗,骨节疼痛,心烦易怒,心悸寐少,夜梦甚多,胸胁疼痛,胸闷太息,胃纳不香,大便干燥,肛裂出血,溲行赤黄,带多黄白。断乳之后,月事未行,形肉消瘦,面色枯白,两颧时红,舌质淡、舌尖光剥苔中后薄白微黄,脉象弦细滑而近数。肺阴本虚,荣血亦少,肝失荣养,肝阳上扰,肝郁生热,肝火刑金,肺病益盛,肝病传脾,脾虚生湿,病情复杂,以致久延不已,百病丛生矣。但肝胃不和兼有湿热,不宜早投滋补,先宜平肝解郁,润肺和胃,清热利湿。
蚌蛤壳21克 海蛤粉15克 川贝母6克 合欢皮12克 萱草花9克 青蒿子9克 硃赤苓9克 生苡仁泥15克 生甘草3克 甜苦杏仁各6克
二 诊
服前剂后,形寒头眩已轻,骨疼盗汗亦瘥,咽干咳呛已减,心悸寐少转安,烦闷太息也轻,胸闷疼痛亦减,溲行赤黄转淡,带多黄白亦少,余症如前,大便已有三日不通,舌苔黄已去,脉象弦细较平,肝阳肝郁已轻,湿热较轻减,今宜前法加润肠药,遵先贤六腑以通为补之训。
前方去蚌蛤壳、苡仁,加全瓜蒌15克,火麻仁15克,如大便通畅即止服。
三 诊
进前药后,一剂便痛,三剂便畅,咳呛诸恙均已大减,胃纳亦香,但鼻干咽干,气微语低,心悸寐少,易于出汗,舌苔极薄,舌尖光剥,脉数已平,弦滑亦减,细而无力。肝阳、肝气、湿热大减,肺阴荣血尚虚。今宜补肺养血,稍顾其余。
北沙参9克 天麦冬各9克元 参9克 百 合9克 海蛤粉15克柏子仁15克全当归6克 甜苦杏仁9克 生赤白芍各4.5克 生甘草3克
四 诊
形寒汗出已除,头眩心悸大减,鼻干咽干已轻,咳嗽呛音亦减,夜寐已安,胸胁疼痛亦微,带下极少,月经未通,再以前方去白芍,加生丹参15克。
五 诊
咳呛已止,月经亦通,诸症均已轻微,仍守前方调补而愈。
按:产后体虚,六淫易袭,肺已失和,痰饮水湿,宿恙复萌,上逆犯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此由实邪所致,故王师认为产后咳嗽俱为实邪所致,治疗上不必拘执虚字,宜于祛邪为首务。肺为娇脏,最易恋邪,早投补剂,则缠绵难愈且变证百端。因此,王师主张辨证正确,审定确系何邪所致,用药针锋相对,既不攻伐大过,亦毋杂药乱投,一俟咳止病减邪去之后,随证补虚,以资巩固,方可痊愈而万无一失。
(周耀辉 杨剑兵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