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肝郁化火、下疳、咽喉疼

【医家】张鹏举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肝郁化火、下疳、咽喉疼痛、肝经湿热、口苦咽干、头昏目眩、舌质红、脉滑数、面色红、苔黄腻、下疳疮、湿疮、肿痛、湿热、不寐、流注、溃烂、津伤、感冒、心烦、心火、发热、热利、聚、
【内容】
吕某,男,33岁。
初诊:1970年9月7日。
主诉及病史:因感冒服磺胺药后,g头溃烂,发痒流水;咽喉疼痛,口苦咽干,头昏目眩,手足发胀,西医诊为:“过敏性g头炎”,经治疗其效不显。
诊查:观其年轻体壮,面色红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证属肝郁化火。
治法:拟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处方:银花15g防风5g木通10g黄连3g胆草10g白芍10g灯心3g生苡仁15g土茯苓30g白鲜皮10g煨皂角2g水煎服药3剂后,去黄连、灯心、白芍,加麦冬、甘草。又服药3剂,g头结痂,唯感心烦不寐,小水不利,改用滋阴利水兼泄心火之法。
处方:党参15g麦冬10g半夏12g茯苓10g泽泻10g猪苓10g黄连3g阿胶10g滑石10g竹叶10g琥珀5g灯心2g先后服药6剂而病愈。
按语:本病类似中医“阴湿疮”、“下疳疮”等病,《外科证治全书》中云:“下疳一证,属肝肾督三经之病……”《外科正宗?下疳治法》云:“初起肿痛发热,小水涩滞,肝经湿热也”。说明本病病位在肝肾,病因多为肝郁化火,肝经聚湿,湿热互结,流注于下所致,故采用泄热渗湿、解毒疏风之法治之。然服药后出现小水不利之证,则属热与水结,耗津伤阴,气不化津所致,故用猪苓汤合麦门冬汤治之,使热清水利而诸症自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