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带状疱疹、湿、瘀、郁、

【医家】陆德铭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痛、带状疱疹、湿、瘀、郁、脉弦、苔薄、虚、神疲乏力、胸胁中痞、血虚肝旺、瘀血疼痛、夜寐不安、气血凝滞、气滞血瘀、食欲不振、神经痛、蛇串疮、瘀血、遗症、气虚、久病、动血、痰、
【内容】
彭某,男,76岁。初诊2009年5月21日。

主诉:带状疱疹后疼痛半年余。
左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已半年余。
现症:仍有阵阵抽痛,夜寐不安,脉弦苔薄。


中医诊断:蛇串疮。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辨证:年老体虚,邪毒外侵,滞而不去,气血凝滞。


治法及方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生黄芪30g 当归12g 赤芍30g 川芎12g 桃仁15g 丹参30g 三棱15g 莪术30g 泽兰12g 生蒲黄12g 五灵脂12g 三七9g 蜈蚣2g 全蝎6g 延胡索30g 九香虫30g 炙甘草9g 14剂
二诊(2009年10月16日)左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症服药后已无抽痛,神疲乏力,夜寐已安,食欲不振,脉弦苔薄。


生黄芪30g 党参30g 炒白术9g 茯苓12g 厚朴9g 陈皮9g 砂仁6g(后下) 淫羊藿12g 女贞子15g 制香附10g 丹参30g 徐长卿15g(后下) 鸡血藤30g 14剂
【按语】年老体弱,余毒未尽,气滞血瘀、脾湿内蕴、血虚肝旺等可致局部营气不从,脉络阻塞,“不通则痛”,故见带状疱疹皮损已愈,但后遗阵阵疼痛,且较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这些都是瘀血疼痛的特点,瘀血当为该病之根本,年老体弱之人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故常为好发人群。其病因为瘀、湿、虚,治疗原则为通、利、补。肝主疏泄,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治以疏肝为先,柴胡一药,味苦性凉,入肝经。《四声本草》曰:“主痰满,胸胁中痞。”《药品化义》说:“味微苦,主疏肝。”故本品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当归有养血活血之功,血以通为补,因当归有活血之力,故能显示补血之效。赤芍凉血清热,活血破血,消散血中之浮热,二药合用,故能养血和营,与柴胡为伍,配以郁金、制香附,使肝气得疏,肝血得养,肝气充而不滞,郁结得消。气机得通之后,再应用桃仁、三棱、莪术、五灵脂、三七、蒲黄活血祛瘀通经;六君健脾化湿,黄芪益气扶正助血运行;“久病入络”,蜈蚣、全蝎搜络止痛。诸药相伍,续贯为用,故能除顽疾,起沉疴。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