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便泻、舌红、苔薄、虚

【医家】钱育寿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热、便泻、舌红、苔薄、虚、大便泄泻、舌红无津、消化不良、苔微黄、暑湿、中毒、太息、萎黄、纳呆、目陷、脉濡、渴饮、久泻、胸闷、肠鸣、身热、
【内容】
谢某,男,3岁。
初诊:1987年8月3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便泻4个月,在某医院经血液、大便反复化验及培养,血生化、×线摄片等检查,最后诊为中毒性消化不良,先后用过多种抗生素,补液,输过多次血浆,内服次碳酸铋、鞣酸蛋白,最近又用制霉菌素,还配合推拿、针灸、敷脐、中药,未见好转,遂转来中医诊治。
诊查:恙已四月余,身热起落,测温37.4℃(肛),精神萎弱,目陷泪少,渴饮唇红,形瘦,皮肤无弹性,口颊满布白垢,胸闷太息,泛恶、纳呆、腹饱鸣响;大便泄泻或呈水样,或似蛋花样,挟有黏液,日行五六次,或八九次不等,肛门红碎;溲少色赤,苔微黄,舌红无津,脉濡而数。
辨证:湿热恋肠,清浊混淆,脾不运,胃阴伤。
治法:分利湿热,运脾养胃。
处方:苏藿梗各10g煨葛根5g炒黄芩10g炒川黄连5g煨木香10g炒淮山药10g制茅术5g川石斛15g猪茯苓各10g车前子10g姜竹茹10g元米一撮(用鲜荷叶包刺孔)2剂
另:每天以柴胡10g、升麻10g、青葱一把煎汤,熏〓肛门,并用松花粉外拍。
二诊:8月6日。肤热渐和,测温37.2℃(肛),哭已有泪,泛恶止,知饥能食欠香,精神稍有好转,口内白垢减而未消,腹饱软,仍肠鸣;便泻转溏,仍夹黏液,次数已疏,日行两三次;肛门红碎稍敛;溲量增,色似淡;苔薄舌红。原方去苏藿、茅术、黄芩、猪茯苓、车前子、竹茹,加焦白术10g、炒白芍6g、煨诃子10g、炒扁豆10g、炮姜2g。3剂。
三诊:8月13日,精神渐振,食欲启,口颊白垢消;大便渐趋成形,日行一两次;惟形瘦萎黄,苔薄舌红略淡,脉象濡软。
处方:太子参10g焦白术10g炒淮山药10g煨葛根5g陈皮5g煨木香10g煨诃子10g炒扁豆10g茯苓10g炙鸡内金5g炙藕节10g 5剂
按语:本例系湿热恋肠,清不升,浊不降,久泻导致脾气损、胃阴伤。方中葛根芩连清化湿热;茅术、淮山药运脾气;石斛、竹茹护胃阴;苏藿、木香调畅气机;猪茯苓、车前子利尿实便;元米厚肠益气;荷叶清化暑湿;并以柴胡、升麻、青葱煎汤熏〓,升提清气。二诊时,便泻转溏,湿热渐化,故去黄芩、苏藿、茅术等,加焦术、扁豆运脾,白芍调气,炮姜涩肠。三诊时,泻止,体弱,又增太子参、炙藕节以补虚涩肠。此例方药,既以清化湿热、利尿涩肠治标,又以健脾气、养胃阴治本,虚实并治,标本兼顾。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