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湿、关节疼痛、瘀、

【医家】魏江磊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痛、痹、湿、关节疼痛、瘀、关节红肿、类风湿关节炎、痰、屈伸不利、舌暗红、关节痛、寒湿、风湿、发热、虚、燥、经脉不通、肝肾亏损、虚实夹杂、气血痹阻、脉弦弱、苔黄腻、脉弦细、湿热、瘀结、血滞、顽痹、苔白、口干、劳累、伤阴、流注、麻痹、热痛、寒热、郁、
【内容】
李某,男,64岁,退休。2007年8月6日因“双上肢手指疼痛2年”初诊。
患者双上肢手指疼痛2年,近年加重,患者因劳累、受风寒后出现双上肢手指关节红肿发热,不能并拢,且麻、痹、痛,后发展为双下肢关节痛,脚趾关节轻度麻痹,每遇气候变化受凉则痛甚。曾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
体检:双上肢肩关节疼痛,双手指关节呈梭形状,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红肿热痛,口干,舌暗红、苔黄腻,脉弦弱。化验:抗“O”正常,血沉稍快,类风湿因子阳性。

【诊断】中医:顽痹(风寒湿郁久化热,兼夹气血痹阻);西医:类风湿关节炎。

【治则与处方】祛风散寒祛湿,清热逐瘀,佐以补益气血。处方:
徐长卿(后下)50g,制川乌15g,制草乌15g,细辛12g,血竭10g,制乳香12g,雷公藤2袋,知母12g,制没药12g,当归15g,芍药30g,秦艽30g,蕲蛇粉2g,蜈蚣粉2g,全竭粉2g,延胡索30g,络石藤30g,水蛭10g,丹参30g,生麻黄15g。7剂。


渣取药液外洗患处或浸泡。
〈二诊〉服药后关节疼痛减轻,红肿热减退,精神好,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上方加桑枝30g、麦冬20g,再服7剂。复渣取药液外洗患处或浸泡。
〈三诊〉关节痛大减。

上方加乌梢蛇15g、太子参15g,续服7剂,每日1剂。药渣外洗患处。
〈四诊〉药后四肢关节疼痛轻微,双手指关节红肿基本消失,活动较灵敏。
上方去桑枝、乌梢蛇、血竭,续服7剂。后以下方随症加减调治2月。处方:
徐长卿(后下)50g,制川乌15g,制草乌15g,黄芪30g,血竭10g,制乳香12g,制没药12g,当归15g,芍药30g,秦艽30g,丹参30g,知母12g,蕲蛇粉2g,太子参15g,延胡索30g,络石藤30g,水蛭6g,人参叶30g,麦冬20g。
【治疗效果】双上肢关节、膝关节及双手指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手指关节已能并拢、可屈伸。

【按语】类风湿关节炎初起,病在经脉,多为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搏结肌肉经络,深伏筋脉,流注关节,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不通遂成痹证。《三因方·卷三·叙痹论》:“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因关节失养而不用致四肢关节疼痛,手指关节红肿发热,屈伸不利。日久由经入络,痰湿瘀结关节,筋骨失养而成梭形状指。病久则耗损元气,以致肝肾亏损。综观整个病情,以标实而致本虚,虚实夹杂。药用制川草乌、细辛、秦艽、生麻黄、知母等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止痛,以治其标实;全蝎、蜈蚣、蕲蛇、水蛭等虫类药物,祛瘀化痰,通经搜络,宣痹止痛;继以制乳没、当归、芍药、丹参、血竭活血祛瘀,《本草纲目》有“血竭散血滞诸痛”。延胡索止痛,使其气血通畅,通则不痛。祛风除湿散寒及清热药多辛苦燥易伤阴耗气,故后期加太子参、麦冬、人参叶,既健脾益气生津,又可防辛燥伤津耗气之弊。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中所含生物碱具有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诸药合用,通补兼施,寒热并用,可达到祛风除湿以祛邪、补益肝肾以治本、祛瘀化痰以通痹之目的。


(魏江磊医案,韩振翔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