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痛、痹、苔薄、脉细、身

【医家】施杞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瘀、痛、痹、苔薄、脉细、身痛、头晕、下肢麻木、痰、步履无力、气血瘀滞、反射亢进、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夜寐不宁、疼痛剧烈、气血痹阻、腰痛、湿热、瘀血、肢麻、瘫痪、脉痹、麻木、劳累、压痛、血闭、虚、郁、
【内容】
王某,女,58岁。初诊2009年6月2日。

主诉:下肢步履无力加重1周。
颈项酸楚疼痛,头晕,下肢步履无力已有2年余,二便尚可,夜寐亦安。检查:颈压痛(+),霍氏征左(+)、右(-),膝反射(+++),肌张力(±),肌力Ⅳ级。外院MRI示:颈4~颈5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Ⅰ°,有高信号。苔薄,质紫,脉细。

中医诊断:痹病。


西医诊断:脊髓型颈椎病。
辨证:气血瘀滞,经脉痹阻。

治法及方药:活血化瘀,袪痹止痛。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炙黄芪9g 党参12g 当归9g 白芍12g 生地9g 大川芎12g 柴胡9g 桃仁9g 红花9g 乳香9g 五灵脂12g 羌活9g 秦艽9g 制香附12g 川牛膝12g 广地龙6g 炙甘草6g 姜半夏9g 明天麻12g 生石决30g 石菖蒲18g 香谷芽12g 14剂
每次加麝香保心丸2粒吞服。嘱药渣装入毛巾袋中湿热敷颈项部30min。
二诊(2009年6月16日)药后颈项酸楚疼痛头晕均瘥,胃纳二便正常,夜寐不宁。苔薄,脉细。再前法。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炙黄芪9g 党参12g 当归9g 白芍12g 生地9g 大川芎12g 柴胡9g 桃仁9g 红花9g 乳香9g 五灵脂12g 羌活9g 秦艽9g 制香附12g 川牛膝12g 广地龙6g 炙甘草6g 大蜈蚣3g 何首乌18g 夜交藤18g 炒酸枣仁15g 灵芝草12g 石菖蒲18g 老鹳草12g 香谷芽12g 14剂
每次加麝香保心丸2粒吞服。


三诊(2009年6月30日)药后诸恙均缓,头晕、下肢麻木亦减,夜寐欠宁。苔薄,脉细。再前法。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炙黄芪9g 党参12g 当归9g 白芍12g 生地9g 大川芎12g 柴胡9g 桃仁9g 红花9g 乳香9g 五灵脂12g 羌活9g 秦艽9g 制香附12g 川牛膝12g 广地龙6g 炙甘草6g 大蜈蚣3g 夜交藤18g 合欢皮15g 制川乌9g 香谷芽12g 山楂曲(各)12g 八月札12g 灵芝草15g 何首乌18g 14剂
每次加麝香保心丸2粒吞服。
四诊(2009年7月14日)药后诸恙均缓,下肢麻木已少,胃纳二便均可,夜寐欠宁。外院CT示:腰5~骶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苔薄,质胖,有齿纹,脉细。证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治拟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炙黄芪9g 党参12g 当归9g 白芍12g 熟地12g 大川芎12g 柴胡9g白术9g 独活9g 桑寄生12g 秦艽9g 防风12g 桂枝9g 茯苓15g 杜仲12g 川牛膝12g 炙甘草6g 老鹳草12g 夜交藤18g 炒酸枣仁15g 制香附12g 14剂


五诊(2009年7月28日)药后腰痛及下肢麻木均缓,二便正常。苔薄,脉细。再前法。
上方加制川乌9g、山楂曲(各)12g。14剂。
随访1个月后患者诸症消失,行走正常。嘱避免劳累,做“十二字”养身功。

【按语】本病为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在损伤或退变基础上发生的突出和膨胀,后纵韧带的钙化,颈椎椎体的不稳和后缘的增生,以及各关节的松动和移位等因素,导致脊髓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以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为主,如疼痛、麻木、步履拘紧或瘫痪、腱反射亢进或减弱、椎体束征、肌力和肌张力异常等。施氏根据中医传统医学理论的认识,并结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从痹论治颈椎病,因证施治,效果显著。痹者,闭也,乃气血闭塞不通之义。不通则痛,故而颈椎病患者常常出现颈项、肩臂或胸背部疼痛。王清任云:“痹证有瘀血说,用身痛逐瘀汤,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本案正是如此,经脉气血痹阻不畅,不通则痛,故表现为颈项疼痛剧烈,治当活血化瘀、蠲痹止痛,以身痛逐瘀汤主之。脊髓型颈椎病病程长久,正气受损,营卫失和,故而头晕、肢麻,方中圣愈汤见金代李东垣《兰室秘藏》: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生地、熟地;元代朱丹溪《脉因证治》:易熟地为白芍;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加柴胡。方解:圣愈汤为四物汤加人参、黄芪,“此六味皆醇厚和平而滋润,服之则气血疏通,内外调和,合于圣度矣”。柴胡苦平,气质轻清,为肝胆经要药,能升能降,可达上中下三部,疏解郁滞、化瘀散结。施氏认为当“久痹剔痰瘀”,方中佐加石菖蒲加强袪痰通络,半夏、天麻以化痰止眩。方中取石决明以平肝息风。二诊时患者诸恙见缓,加用大蜈蚣,以增强搜风通络之功。药渣外敷为内外合治,提高疗效,继以“十二字”养身功每日1~2次,巩固成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