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口苦、低热、口干舌

【医家】盛循卿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关键词】百合病、口苦、低热、口干舌燥、口苦口干、神志恍惚、心肺阴虚、心阴不足、精神恍惚、不能食、内热、阴虚、高热、烦躁、虚热、大热、不寐、
【内容】
刘某某 女,12岁。
初诊:1974年10月3日。
主诉:高热之后,日晡低热,延来半年有余。
诊查:口苦溺赤,情绪时静时躁,神志恍惚,意欲食而不能食,寤而不寐,脉象微数,口干舌燥。
辨证、治法:此百合病也。拟百合地黄汤加味。
处方:
百合15克 淮小麦15克 制玉竹12克 蒿梗10克 炙草10克 炙白薇10克 炒知母10克 地骨皮10克 红枣15克 炒谷芽12克 生地12克
二诊:进前方药五剂后,低热已除,烦躁较宁,寤寐略安,胃纳渐振。拟原方药再进四剂。
三诊:寤寐已安,纳谷亦香,口苦口干已愈,精神日趋正常。拟前法加减。
处方:
制玉竹12克 炙白薇10克 淮小麦30克 炙草6克 地骨皮10克 生白芍10克 蔓荆子10克 茺蔚子10克 炒天虫10克 白蒺藜10克 白芷4.5克
五剂
按:本证为大热伤津,心肺阴虚,心阴不足则神不明,出现精神恍惚;肺阴内损、百脉受累。《金匮》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由于阴虚日久,必生内热,故有口苦、溺赤、脉象微数等热象。百合地黄汤加玉竹、知母,增强生津之力:地骨皮、青蒿、白薇以除虚热,红枣、小麦养心神,炙草、谷芽和胃以生津,故连服九剂,病情基本好,十四剂则津复热除,精神复平。(《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