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肿块、痛、冲任失调、

【医家】万华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乳癌、肿块、痛、冲任失调、气阴两虚、舌红苔少、脉细、乳腺癌、纳可、血瘀、肿瘤、聚、淋、肾精亏虚、阴虚内热、肝郁化火、气滞化火、糖尿病、质硬、刺痛、肝郁、老年、气虚、消渴、乳岩、贫血、癌、虚、
【内容】
徐某,女,64岁,退休。2006年2月2日因“左乳肿块隐痛6月”就诊。

患者自觉左乳肿块数年。2005年3月发现左乳头凹陷,8月感左乳肿块有隐痛。10月在黄中心钼靶B超示:左乳癌待查。后因患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行手术。11月在肿瘤医院行肿块穿刺病理:浸润性导管癌,ER(±),PR(-),NEU(+)。建议内分泌治疗。肿瘤医院建议患者选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瑞宁得治疗,患者未服,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患者舌红苔少中剥脉细,二便调,纳可。患者有再障史27年,丙肝史20余年,糖尿病病史15余年。


体检:左乳头凹陷。左乳肿块乳晕内侧,大小约4 cm×4.5cm,质硬,活动性差,与周围皮肤粘连。左腋下淋巴结触及肿大,约1 cm×1cm,右腋下淋巴及未及明显肿大。


【诊断】中医:乳癌(气阴两虚);西医:左乳乳腺癌。
【治则与处方】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处方:
生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南沙参15g,枸杞15g,山茱萸9g,淫羊藿15g,肉苁蓉12g,石见穿30g,蒲公英30g,牡丹皮12g,赤芍30g,蛇六谷30g。7剂。


〈二诊〉患者左乳肿块如前,隐痛较前好转,偶有刺痛。舌红苔少脉细,纳可,二便调。患者证属气阴两虚,兼有肝郁化火之证。治以益气养阴,疏肝清热。处方:

生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2g,茯苓12g,南沙参15g,枸杞15g,山茱萸9g,淫羊藿15g,肉苁蓉12g,石见穿30g,蒲公英30g,牡丹皮30g,赤芍30g,蛇六谷30g,怀牛膝30g,柴胡12g,黄芩15g,生薏苡仁30g。14剂。
【治疗效果】患者坚持服用中药治疗。首先取得左乳肿块疼痛的缓解。至2006年4月13日(2月后),患者左乳肿块缩小,皮肤粘连好转,疼痛明显好转。
【按语】清代吴谦等编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乳岩》认为乳癌的治疗经药物内服、外敷,“若反复不应者,疮势已成,不可过用克伐峻剂,致损胃气,即用香贝养荣汤……”也就是说乳癌晚期不宜攻伐,当以补虚为主。陆德铭氏认为乳癌的发生与冲任失调有关,冲任失调,脏腑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最终血瘀毒聚于乳络而成乳癌。而乳癌晚期,因正气虚弱,因以固护正气为主。
患者为老年女性,平日忧思过重,肝郁气滞化火,脏腑功能衰退。又加之天葵绝,肾精亏虚,冲任失调。最终,血瘀毒聚于乳络而成乳癌。患者罹患乳癌日久,未及时就治,又有消渴等基础疾病,实属晚期,气阴两虚,故表现为舌红苔少中剥脉细。
万氏师从陆德铭氏,善治乳癌,认为乳癌应以扶正为主,扶正时尤重益气养阴。上方来自陆氏经验方,运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山茱萸、南沙参、枸杞子等养阴,患者一派阴虚内热之象,故加用蒲公英、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陆氏还认为乳癌亦由冲任失调引起,故予淫羊藿、肉苁蓉调冲任。石见穿、山慈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用于祛邪。全方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调理冲任,再辅以祛邪,共奏治疗扶正祛邪之效。患者因再障等基础疾病未能行手术治疗,并拒绝接受其他西医治疗。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口服化疗药均未服用。患者得该中药处方治疗2月余,肿块疼痛好转,随之肿块缩小。
(万华医案,李欣荣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