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烦躁、吐、头痛、舌苔薄
【医家】高辉远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烦躁、吐、头痛、舌苔薄白、脉沉细、舌苔白滑、恶心呕吐、肝气不舒、体重增加、手足厥冷、浊阴上逆、命门火衰、脾肾虚寒、舌苔白、吐涎沫、少阴病、伤寒、大热、脉沉、干呕、虚寒、乏力、虚、郁、
【内容】
温某,女,60岁。
初诊:1989年12月3日。
主诉及病史:头痛已20年,每痛则恶心呕吐,每痛则服去痛片,已不能脱离去痛片,同时自觉乏力,服西洋参后好转。
诊查: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处方: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6g党参10g法夏10g陈皮8g炙甘草5g茯苓10g竹茹10g白薇10g建曲10g荷叶10g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2次。
二诊:1989年12月11日。服药症状明显减轻,已不用止痛片。舌苔薄白,脉沉细。上方10剂,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日2丸。半年后随访,病人已不用止痛药,偶有疼痛,服丸剂即可缓解,且体重增加4kg,体力好转。
按语:柯琴在《伤寒附翼》中所说:“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按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此何复出治方?要知欲死是不死之机,四逆是兼胫臂言,手足只指手掌言,稍甚微甚之别矣。……少阴之生气注于肝,阴盛水寒,则肝气不舒而木郁,故烦躁;肝血不荣于四末,故厥冷;水欲出地而不得出,则中土不宁,故吐利耳。病本在肾,病机在肝,不得相生之机,故欲死。势必温补少阴之少火,以开厥阴之出路,生死关头,非用气味之雄者,不足以当绝处逢生之任也。吴茱萸辛苦大热,禀东方之气色,入通于肝,肝温则木得遂其生矣。苦以温肾,则水不寒,辛以散邪,则土不扰,佐人参固元气而安神明,助姜、枣调营卫以补四末。此拨乱反正之剂,与麻黄、附子之拔帜先登,附子真武之固守社稷者,鼎足而立也。若命门火衰,不能腐熟水谷,故食谷欲呕。若干呕、吐涎沫而头痛,是脾肾虚寒,阴寒上乘阳位也。用此方鼓动先天之少火,而后天之土自生,培植下焦真阳,而上焦之寒自散,开少阴之关,而三阴得位者,此方是欤。”高老根据多年的经验及柯琴的释义,灵活运用此方,有吐利而无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等症,用党参代人参。去调合营卫之姜、枣,加降逆止呕、健脾和胃之陈皮、法夏、茯苓、炙甘草、竹茹。临床所见此类“头痛”,一般兼有怕冷或手足凉,舌苔白,或舌苔白滑,脉沉、迟、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