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畏寒、痰饮、便血、湿
【医家】吴鞠通
【出处】吴鞠通医案
【关键词】寒湿、畏寒、痰饮、便血、湿、恶寒、顽痰、痰多、吐、面色青黄、不恶寒、大肠热、脉细弦、脉弦细、左脉紧、胸中热、脉弦紧、脉弦、误补、脉紧、寒战、心悸、肝郁、短气、阳虚、阴吹、瘕、
【内容】
陈 三十五岁 乙酉四月二十一日
粪后便红,寒湿为病。误补误凉,胃口伤残,气从溺管而出。若女子阴吹之属瘕气者然。左胁肝部,卧不着席,得油腻则寒战发杂无伦。几于无处下手。议治病必求其本,仍从寒湿诊治,令能安食再商。与黄土汤中去柔药,加刚药。
川椒炭三钱 广陈皮三钱 生姜二钱
灶中黄土四两 云茯苓五钱 生茅术三钱
香附三钱 熟附子三钱 益智仁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三帖。
五月初二日又 服二帖。
初三日 心悸短气。加小枳实四钱,干姜二钱。已服四帖。
十一日 去川椒三钱。已服三帖。
二十一日 诸症皆效,大势未退,左脉紧甚。加附子一钱,降香末三钱,干姜一钱。已服三帖。
二十七日 诸症向安,惟粪后便血又发。与黄土汤法。粪后便血,乃小肠寒湿,不与粪前为大肠热湿同科。
灶中黄土八两 广皮炭三钱 熟附子四钱
益智仁二钱 黄芩炭四钱 云茯苓五钱
苍术四钱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血不来为度。
七月十四日 面色青黄滞暗,六脉弦细无阳,胃口不振。暂与和胃。其黄土汤,俟便红发时再服。
姜半夏六钱 云苓块五钱 广陈皮三钱
生苡仁五钱 益智仁三钱 川椒炭一钱
白蔻仁一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七日 加:
桂枝五钱
十一月十五日 肝郁挟痰饮,寒湿为病。前与黄土汤,治粪后便血之寒湿。兹便红已止,继与通补胃阳。现在饮食大进,诸证渐安,惟六脉细弦,右手有胃气,左手弦紧。痰多畏寒,胁下仍有伏饮。与通补胃阳,兼逐痰饮。
桂枝六钱 小枳实三钱 川椒炭三钱
旋覆花三钱 香附四钱 广皮五钱
炒白芍三钱 干姜三钱 云苓五钱
姜半夏八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二月初十日 脉弦紧痰多畏寒,冲气上动。与桂枝茯苓甘草汤,合桂枝加桂汤法。
桂枝一两 茯苓块二两连皮 炙甘草五钱
全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瑶桂五钱去粗皮
服一帖,冲气已止。当服药后,吐顽痰二口。
十一日 冲气已止,六脉紧退,而弦未除。可将初十日方,再服半帖。以后再服二十九日改定方,以不畏寒为度。
十三日 服十一月十五日疏肝药二帖。
十四初 背畏寒,脉仍弦紧。再服十二月初十日桂枝加桂汤二帖,以峻补冲阳。服药后吐顽痰二口。
十七日 脉仍弦紧,背犹畏寒,阳未全复。照原方再服二帖。分四日服。
十九日 前之畏寒,至今虽减,而未全愈。脉之弦紧,亦未冲和。冲气微有上动之象。可取初十日桂枝加桂汤法,再服二帖。分四日。立春以后故也。
丙午正月初五日 六脉俱弦,左脉更紧。粪后便红,小肠寒湿。黄土汤为主方。议黄土汤去柔药,加淡渗通阳。虽自觉胸中热,背心如热水浇。所云热非热也,况又恶寒乎。
灶中黄土八两 生苡米五钱 云苓块六钱
熟附子四钱 苍术炭四钱 桂枝五钱
黄芩炭四钱 广皮炭四钱
煮四碗,分四次服。血多则多服。万一血来甚涌,附子加至八钱,以血止为度。再发再服。切勿听浅学者妄转一方也。
丸方:
阳虚脉弦,素有寒湿痰饮。与蠲饮丸方。通阳渗湿而补脾阳。
桂枝八两 苍术炭四两 生苡仁八两
云苓块八两 干姜炭四两 炙甘草三两
益智仁四两 半夏八两 广皮六两
神曲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钱。日三服。忌生冷猪肉介属。
初十日 粪后便红虽止,寒湿未尽,脉之紧者亦减。当退刚药。背恶寒未罢,行湿之中,兼与调和营卫。
苍术炭三钱 黄芩炭钱半 灶中黄土一两
焦白芍四钱 生苡仁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背不恶寒为度。戒生冷介属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