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瘀、肝郁、郁、胸闷、

【医家】
【出处】近代江南四家医案医话选
【关键词】发热、瘀、肝郁、郁、胸闷、血虚、湿、头眩、便溏、脘痛、纳少、心悸、胀痛、咳嗽、腰酸、恶寒、内热、舌苔薄白腻、虚、痛、胃脘胀痛、恶寒发热、月经过多、脉弦细结、寒凝血瘀、尺脉沉、脉弦、燥结、血崩、黄带、食少、虚热、面肿、下后、气郁、吐酸、拒按、
【内容】
某初 诊
每届经期必恶寒发热,癸汛屡超,临期少腹剧痛而拒按,下瘀甚多,下后痛减,平素头眩胀痛,内热掌灼,腰酸骨楚,肢倦发麻,甚则难于举动,心悸烦杂,胸闷食少,胃脘胀痛,吐酸便溏,经期尤甚,舌苔薄白腻,脉象弦细结,弦为肝郁,细属血虚,结乃寒凝血瘀。良由肝气挟寒、瘀阻于奇经胞宫而然,病情复杂,肝郁最甚,先宜疏肝理气。迩在经后,血虚较甚当兼补血,惟不宜重用滋补,虑其阻碍脾胃之运化也。
姜半夏 生川朴 紫苏叶 北柴胡 全当归 生赤芍 赤 苓 青陈皮 左金丸
二 诊
进前药后,头眩胀痛大减,内热掌灼亦轻,腰酸骨楚已松,胸闷脘痛亦减,心悸较宁,烦杂亦轻,便溏已止,转为燥结。清晨面肿,纳少嗳清水,带多黄白,脉舌如前。肝郁湿瘀尚甚,今宜行气下瘀为主,和胃化湿为佐。病久血虚,当稍兼补血而兼能活血之品。
生香附 青陈皮 桃仁泥 全当归 生赤芍 炒枳壳 姜半夏 生川朴 茯苓皮 紫苏叶 生锦纹末
三 诊
腑行已畅,诸恙大减,胃脘较香,带多亦少。因感染风寒,恶寒咳嗽,脉弦结较和稍兼浮状,以杏苏散合桂枝汤加减。
四 诊
恶寒咳嗽大减,浮脉亦平,经期将近,宜养血活血,下瘀通经。
当 归 赤 芍 桃 仁 丹 皮 赤 苓 桂 枝 川 军 鳖 虫 苦杏仁 炙甘草
五 诊
经期将届,经期前诸症已减,黄带亦除,尚有胸闷脘痛,纳少易胀,脉弦细结,尺脉沉。肝郁尚甚,宿瘀未瘥,迩在经前,宜加重行气下瘀,拟抑气汤合四七汤行气,桂枝茯苓丸加大黄下瘀。用生香附、茯神、姜半夏、生川朴、紫苏、陈皮、生军、桂枝茯苓丸。
按:经期发热是指每次经期必发热而言。经前发热者其肝郁症状较重,因无形之气郁久化热,乘经行肝气升发之际,郁更甚则易发热耳,治宜多用疏肝解郁药,郁解气行则热自除。经后发热者,多属月经过多,或血崩之后,阴血大虚,虚阳浮越而发热,宜随证养阴补血而退虚热,此与经前经期发热绝对不同,当分别之。本病例属经前发热,师以疏肝解郁为主法,结合兼证或下瘀,或散寒,或化湿,数诊之后,方使宿因除,气机畅而发热祛。
(贺国平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