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偏头痛、月经、痛、肝
【医家】何树槐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头痛、偏头痛、月经、痛、肝阳上亢、水不涵木、恶心呕吐、肝胆火盛、肝火上扰、肝肾亏损、肝阳上扰、舌苔薄白、足少阳经、痰浊上蒙、血虚肝旺、月经量少、脉弦细、便秘、心烦、郁怒、伤肝、
【内容】
偏头痛(血管性头痛)
马×,女,24岁,北京人。1978年9月24日初诊。
主诉偏头痛10年,加重2年。
病史10年前罹患此病,反复发作,在北京诸大医院均诊断为血管性偏头痛,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显,反日趋加重,服麦角胺类药物已不能缓解疼痛。目前1周左右发作1次,呈跳痛性质,疼痛先起于额部,或左或右,后波及偏侧头部,乃致全头。头痛2小时后达高峰,持续24小时后逐渐缓解,头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心烦、便秘等症。月经量少色淡,月经来潮时,头痛发作并加剧。
检查舌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6/10.7kPa(120/80mmHg)
诊断偏头痛(血管性偏头痛),血虚肝旺型。
治疗养血柔肝。
取穴:华佗夹脊穴5、7、9、11、14。
配穴:风池、三阴交。
操作:针刺风池时,病人取坐位,微低头,医者左手拇指固定穴位,右手持1.5寸长毫针,将针尖向着对侧眼角方向水平刺入1寸左右,得气后施以捻转泻法,使针感沿足少阳经传至同侧前额或太阳穴处,随后起针。针华佗夹脊穴时,病人俯卧位,医者以左手拇指沿脊柱寻摸5、7、9、11胸椎棘突和第2腰椎棘突(即第14椎棘突),在棘突下旁开督脉五分处即是穴位。右手持针与皮肤呈75°角刺入1寸左右(视病人胖瘦而定),行提插补泻法,其中第9用泻法,余用补法,并使针感沿肋间或脊椎传导。留针30分钟。
上述方法,隔日治疗1次,经7次治疗后,头痛好转,自述在此期间只发作1次,约3小时左右。治疗11次后月经来潮,头痛未作。以后,为巩固疗效,又针治10次,至月经再潮,头痛未作。三年后随访,头痛未作。
按语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顽固性疾病,常终年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而医者往往缺乏良策。本人结合该病病机创用华佗夹脊穴,取得良好效果。偏头痛多由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所致。究其病机,或为郁怒伤肝,肝胆火盛随经上扰;或因肝肾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为肝阳挟痰浊上蒙清窍。该案脉证相参乃肝血亏损,肝阳上扰之证。方用华佗夹脊穴,因其与背俞穴位置邻近,功能相似,临床常交替应用。选取华佗夹脊穴5、7、9、11、14,有补心泻肝、健脾益肾、调补精血的作用;取风池平肝熄风;取三阴交养血平肝。诸穴相配,共奏养血平肝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