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背冷、口干、热未尽、
【医家】董廷瑶
【出处】董廷瑶医案
【关键词】低热、背冷、口干、热未尽、舌淡红苔薄白、阳虚、消瘦、畏寒、脉弱、肾虚、舌润、肺虚有热、脉细有力、肺阴不足、舌淡苔白、舌淡红、肺结核、脉细弱、尺脉细、苔薄白、乏力、表虚、恶寒、脉细、舌淡、腰痛、舌红、苔白、苔薄、纳少、虚、
【内容】
李某,男,49岁
初诊(1976年11月9日)
原有肺结核史,现已钙化。近二月来,持续低热(37.5~38℃),四肢清冷,背时恶寒,夜烦出汗,软弱消瘦,胃纳一般,二便如常,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有表虚阳弱之象,姑先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4.5克 白芍9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炙草4.5克 淡附片4.5克
白薇9克
青蒿9克 七剂后曾连服
二诊(11月23日)
低热不清,手足清冷,背仍畏寒,消瘦乏力,腰膝痠软,脉弱,舌淡红苔薄白。显系少阴阳虚,兹拟温肾和阳。
附片4.5克 仙茅9克 仙灵脾9克
当归9克 熟地12克 肉桂2.4克
白芍6克黄精9克生姜2片七剂
三诊(12月4日)
低热未平,腰痠,仍背冷,胃纳一般,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脉细尺弱。仍遵上法,温补肾阳。
仙茅9克 仙灵脾9克 杜仲12克
附片4.5克 山茱萸9克 川断9克
鹿角片9克 杞子9克 肉桂2.4克
黄精12克
七剂
四诊(12月11日)
低热已降,今37.2℃,背冷稍减,手心出汗,舌润苔白,尺脉细弱。方已合辙,原法加减。
上方去仙茅、川断,加熟地12克,淮山药12克,七剂。
五诊(12月18日)
低热尚有起伏,腰背冷痛初和,口干,纳少,脉稍有力,舌润苔薄。肾虚而有浮阳,法宜兼顾。
熟地15克 淮山药12克 山萸6克
五味子3克 杜仲9克 乌梅6克
牡蛎24克 附片3克 补骨脂9克
麦冬9克七剂
六诊(12月25日)
神色较振,纳和便调,低热未尽,背冷已除,口干眠差,脉细有力,舌红而润。联系体质,兹拟肺肾同治。
北沙参9克 天麦冬各9克 熟地15克
淮山药12克 山萸6克 五味子3克
杜仲9克 茯苓9克 补骨脂9克
白芍9克七剂
服后二日,低热即平,且较稳定,诸症改善;嗣后仍以肺肾同治兼养胃气,痊愈出院。
【按】本例的证治过程颇费周折,大致可分三层而论。初诊时其症低热肢凉,背冷夜汗,舌淡脉弱,故从卫阳虚弱主治,予桂枝加附子汤,药后似未见功。二诊时细加观察,其背部畏寒、腰膝痠软,断其肾虚火衰,遂与温肾和阳法,直至五诊,时近一月;药宗右归之意,以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补肾益精;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温助命门;鹿角、杜仲、川断、补骨脂温肾强腰;白芍、五味子、牡蛎、乌梅摄纳浮阳,药后神色转佳,脉舌改善。其时低热未尽,口干不止,联系其原有病史,考虑到肺虚有热,故采用养肺益肾之方,其热即退。由此可见,其低热持续不罢者,乃因肾阳式微、肺阴不足之浮火;惟谨守病机,“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始克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