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口干、湿热、郁、下肢浮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湿、口干、湿热、郁、下肢浮肿、呕吐、腹水、腹胀、不解、传染性肝炎、痛、积、脉数而有力、舌苔白腻、湿热壅滞、食欲不振、舌苔黑、胃脘痛、舌苔白、脉缓、水肿、黄疸、压痛、浮肿、恶心、刺痛、壅滞、
【内容】
湿热壅滞(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徐××,男,25岁。患者因食欲不振、疲倦、小便发黄已十多天,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已四天,于1960年4月1日,入北京市第二传染病医院。
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巩膜及皮肤深度黄染。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5厘米,质软,有触痛。入院后,症状逐渐加重,肝区刺痛,伴有恶心,腹部遂出现膨隆,移动性浊音明显,两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胸部透视:右胸腔有少量积液。肝功能检查:麝絮(+++),脑絮(+++),麝浊15马氏单位,直接胆红素10.8毫克%,谷草转氨酶536单位,谷丙转氧酶8000单位,血清总旦白量及白/球比值均正常。尿胆元(+),尿胆素(+)。诊断:(1)传染性肝炎;(2)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合并腹水;(3)胸腔积液。
中医治疗:4月8日初诊:患者神萎憔悴,皮肤及巩膜深度发黄,呕吐严重,不能进食,口干苦,胃脘作痛,腹形胀大,下肢浮肿,小便色黄,大便日二次。诊脉数而有力,舌苔黑腻。证属火热内扰,湿邪壅滞所致。宜清热、解毒、利湿调气为急。用四苓、白虎加味治之:白术三钱云苓五钱泽泻三钱猪苓三钱知母三钱生石膏五钱滑石一两车前子一两黄苓三钱盐水炒川柏三钱秦皮三钱茵陈二两甘草二钱。水煎服,七剂。
4月15日二诊:服上药后,饮食增加,呕吐与胃脘痛均消失,唯腹胀不消,下肢仍浮肿,身目仍黄,口干,小便量稍增加。脉转缓仍有力,舌苔白腻。火邪见退,再拟行气逐水,用平胃散加味:白术三钱云苓五钱川朴五钱陈皮五钱桑皮五钱车前子一两瞿麦一两防己五钱牛膝三钱三棱三钱莪术二钱、茵陈二两甘草二钱二十剂。
5月9日三诊:脉缓,舌苔白,巩膜轻度黄染,下肢浮肿消失,二便正常,腹膨隆缩小,尚感口干,轻微腹胀。再用茵陈四苓加味以清余邪:白术三钱云苓五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茵陈一两栀子三钱车前子五钱黄苓三钱枳壳三钱炒麦芽五钱甘草二钱七剂。
药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食欲良好,二便正常。检查:腹水消失,肝在右肋缘下触到1公分,质软,无压痛。肝功能化验明显好转:麝浊12马氏单位,麝絮(+),脑絮(+),谷草转氨酶65单位,谷丙转氨酶65单位,直接胆红质0.8毫克%,总胆红质1.0毫克%。出院后经短期休息即参加工作,至今已两年,身体健康,照常上班。
(《中医杂志》总456)
按:《丹台玉案》云:“黄疸之证,皆因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蒸而生热,热气不能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二者相助相成,愈久而愈甚者也。”
此案系湿热之邪氤氲不解,湿郁火壅,郁蒸交阻于三焦所致。仲景有谓:“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今湿热相得,胶固不解,非清其热则湿浊不去,方用四苓合白虎加减而获效。然火性急迫,虽炽而易解;湿性缠绵,情缓而难逐,故二诊见热去湿滞之象,而以平胃散加减以健脾理气,利水渗湿,方加三棱。莪术、牛膝者,盖因水、气、血三者,行则俱行,滞则同滞故也。因湿性氤氲难解,故服上方20剂方见胀减肿消。后用健脾行湿,清解余邪之法而告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