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痛、舌质红、脉细、失血

【医家】陆观虎
【出处】陆观虎医案
【关键词】湿、痛、舌质红、脉细、失血、水肿、瘀、耳痛、燥、面肿、气短、舌红、头痛、心悸、心脾气虚、脾虚失运、水肿腹胀、脉细弦、苔微黄、脉细数、出血、浮肿、咳嗽、润肠、纳呆、消积、热毒、便血、下气、头晕、泻火、积、
【内容】
吕×× 男 61岁
辨证:水肿。
病因:心脾气虚,气血衰弱。
症候:腿作肿,面时肿,微咳。脉细。舌质红,苔浮白微黄。
治法:养心健脾、利湿行水。
处方:冬瓜皮3克 大贝母6克(去心) 泽泻6克(土炒)茯苓皮6克 炒赤芍6克 猪赤苓各6克 远志肉6克(去心炙) 五加皮6克 陈皮丝6克 焦苡米9克文竹6克
方解:焦苡米益胃健脾,渗湿以治水肿。陈皮调中理气,燥湿利水,快膈导滞。赤芍散邪行滞,破瘀。大贝母润心肺而止咳。猪赤苓、茯苓皮、冬瓜皮、文竹、泽泻利湿行水,以治水肿腹胀。远志益智壮气散邪。
【按语】此症与前案12相仿,所以不同者此病兼见脸面时肿。因于气血衰弱,脾虚失运所致。较比李氏案似轻而实重,所以方中除用利湿行水之药外,未用大量理气之品,主以远志、苡米兼顾心脾,意在护其本也。
二诊:
症候:腿肿,面肿见消,已不咳嗽。唯纳不佳。脉细,舌红苔浮白。
处方:按前方去炒赤芍 大贝母 加焦稻麦芽各6克焦建曲9克
方解:焦稻芽调肠胃,麦芽补脾宽肠,消食除水。焦建曲调中开胃,化水谷,消积滞。
【按语】服药三剂后气水见化,肿象见消,是病情略有好转,故仍仿前方以养心健脾为主,开胃消食为佐。
三诊:
症候:面肿已消,腿肿, 心悸,气短,便燥失血。脉细。舌质红,苔浮黄。
处方:按二诊方去五加皮、泽泻、文竹、陈皮丝,加藕节五个 炒枣仁9克 炒丹参6克 当归身6克
方解:当归身、炒丹参和血,养血,润肠,祛瘀生新。炒枣仁宁心安神。藕节消瘀,止血,凉血,以治便燥失血。
【按语】服药二剂后兼见大便失血,是属重症以止血、补血、养心、安神,兼畅气机为其急务。对于水肿不宜多加渗利,以防再伤其正,致成难治之变故。
四诊:
症候:气短腿肿已消,纳呆心悸已止,大便血止。脉细。舌质红,苔微黄。
处方:按三诊方去丹参、藕节,加山楂炭6克 益元散6克(鲜荷叶包刺孔)
方解:山楂炭健脾行气消食磨积以开胃。鲜荷叶升阳散瘀。益元散宁心利水。
【按语】服药四剂后出血得止,正气渐复,再予养心健脾行气利水之剂。
五诊:
症候:腿肿已消,纳增,耳痛,龈痛,头痛,发晕。脉细弦。舌质红,苔浮黄。
处方:按四诊方去山楂炭、建曲炭、焦稻麦芽、焦苡米,加杭甘菊6克 连翘6克蒲公英9克 净银花6克
方解:以杭甘菊制火平木以治头晕痛。连翘泻火止痛。银花散热解毒。蒲公英化热毒以止耳痛龈痛。
【按语】四诊后肿已消,食渐增,是正气趋向恢复之征,失血之后阴液损耗,因而出现诸多热象,但亦为由阴转阳之佳兆。由于耳痛龈痛头痛发晕较重,不能不略清其热,故只宜主用甘寒,不宜多用苦寒,服药三剂诸恙悉除,即停药观察。
六诊:
症候:停药41天面腿微肿。脉细数,舌红苔浮黄白腻。
处方:冬瓜皮9克 丝瓜络9克 飞滑石9克(包)茯苓皮9克 五加皮9克 鸡内金9克 文竹9克 沉香曲6克 猪赤苓各6克 川通草3克 车前子9克(包)
方解:鸡内金、沉香曲、丝瓜络消水谷开胃消胀下气调中,活络消浮肿。川通草、猪赤苓、冬瓜皮、茯苓皮、滑石、五加皮、车前子、通气引热下行,健脾,养心,利湿行水,以消水肿。
【按语】此方与前二诊四诊立方意义相同。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