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痛、瘀、漏下、痛、肿块、
【医家】庞津池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压痛、瘀、漏下、痛、肿块、头晕、瘀结、妊娠、拒按、腹胀、腹痛、虚脱、血崩、脉弦细而数、y道出血、气随血脱、汗出肢冷、午后身热、苔薄白腻、血瘀气滞、腹部疼痛、苔薄腻、脉细弦、腹疼、盗汗、劳累、恶心、脉细、纳少、便秘、苔薄、亡阳、畏寒、下血、月经、癥瘕、身冷、淋、
【内容】
金某,女,37岁。
初诊:1965年10月26日。
主诉及病史:经阻46天,7天前劳累后骤然左下腹疼痛,继则有肛区坠胀及漏红。休息后较轻。2天前又突然下腹部疼痛难受,全身冷汗,头晕恶心,稍顷即减,但漏红未止。昨日深夜,腹痛及肛区坠胀加剧,盗汗淋漓,乃于今日急诊入院。患者面色?白,寒颤不已,头晕泛恶,汗出肢冷,腹胀坠痛,肌紧拒按。肛区坠胀难受,漏下绵绵。脉细带涩,苔薄白腻。
诊查:体温35.5℃,血压90/60mmHg,全腹明显压痛。妇检:宫颈提痛剧烈,颈口有组织物一块嵌位,体前位,较正常大,左侧可能及6cm×5cm大小的肿块,质较软,固定,压痛剧;右侧附件(一)后穹隆穿刺(+)。血检:红细胞数3.4×10ˉ12/L,血红蛋白940g/L,嵌于宫颈口之组织取出病理报告为脱膜组织。
辨证:胚破血崩,瘀结少腹,血去气衰,孤阳无依,有虚脱之虞。急当回阳救逆,而血不循经,还需化瘀生新。
治法:回阳救逆,化瘀生新。
处方:(1)人参片10片即刻吞服。(2)熟附片12g党参18g炮姜3g桂枝6g赤芍12g桃仁12g当归9g红花5g制香附12g茯苓9g炙甘草3g服上方药1剂后,畏寒止,面色转润,腹痛拒按大减,血压回升至120/80mmHg。脉转弦细。乃续服1剂。
二诊:1965年12月28日~1966年1月3日。脐下坠胀未舒,午后身热(37.5℃),漏下绵绵,头晕纳少。苔薄腻,少津,脉弦细而数。阴复阳回,正犹不足;瘀结少腹,气机失宣,邪热乘袭。治以扶正祛邪,理气化瘀。
处方:桂枝6g丹皮12g赤芍12g桃仁12g三棱12g当归9g党参12g莪术12g制香附12g红花6g银花15g连翘15g败酱草15g茯苓9g红藤15g上方药随症加减,至1966年1月3日,体温正常,腹部压痛及移动性浊音消失。血检:红细胞数3.25×10ˉ12/L,血红蛋白90g/L,小便妊娠试验(+),妇检:宫颈轻度提痛;后穹隆仍有饱满感,与左侧附件粘连,成一约5cm×5cm×4cm大小的肿块,质较硬,固定,压痛极轻;右侧附件(一)。
三诊:1966年1月4日~1966年1月11日。偶或腹胀,腑行欠畅,漏下未止,腹中包块如旧。苔薄,质淡红,脉细弦。气血未复,瘀结未消,仍从前法出入。
处方:党参9g黄芪12g丹参12g桃仁12g制香附12g三棱9g莪术9g川楝子9g桂枝6g红花6g枳实9g便秘甚加番泻叶2g泡服。至1月11日,y道出血已止,小便妊娠试验3次阴性。妇检:宫颈提痛轻,后穹隆稍饱满,宫体正常大小,偏左。左侧附件约4cm×4cm×3cm大小(1963年曾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质较硬,无压痛;右侧附件出现一大小约9cm×6cm×6cm的肿块,质软,界限明显,轻度压痛。1966年5月13日随访,宫体后位,较正常略小,尚活动;左侧有一2cm×1.5cm×lcm大小的肿块,即1963年发现之块物,质坚硬,无压痛;右侧附件(一)。
按语:应用《金匮要略?妇人篇》治疗癥瘕的桂枝茯苓丸方。根据条文“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宫外孕患者有停经史,停经不久,漏下不止,虽曾怀胎,但胚破瘀阻成癥,癥不去则血不循经,故以桂枝温散,丹皮凉通,桃仁化瘀,芍药和营,茯苓利导,去瘀而后生新,则血自循经;但当胚破血崩之时,往往气随血脱,有亡阳之危。故对宫外孕重症,还需急救回阳,应用独参汤、四逆汤救逆。如以上姚、金二例,于活血化瘀之时,首挽虚脱之危。而桂枝茯苓丸则自始至终应用,在病情发展中,常因血瘀气滞、腑行不畅,则有再次破裂之虞,故用生军或番泻叶急下存阴,并使气血畅通同时感染也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则需用银、翘、红藤、败酱草等清热散结,使血肿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