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瘀、苔薄、经行发热、
【医家】蔡小荪
【出处】蔡氏妇科流派临证精粹
【关键词】发热、瘀、苔薄、经行发热、月经、腰酸、脉细、瘀血内结、积瘀化热、外感、内伤、痛、崩中漏下、囊肿、癥瘕、经痛、阴虚、瘀血、胎漏、
【内容】
袁某,女,42岁。
初诊 2005年11月23日。
经行发热二月。15,5~6/30,0—0—0-0,末次月经11月19日,婚4年避孕未孕,现求育。近二月来,经来发热,高达39.5℃,经痛较剧,肛门坠胀,腰酸,10月26日B超:左卵巢暗区38 mm×31 mm×28mm,宫腔内10 mm×9 mm×6 mm,提示:左卵巢巧克力囊肿,宫腔息肉,曾查CA125:189?mg/L。脉细,苔薄,质嫩红。:中医诊断为癥瘕,证属宿瘀内结,治拟化瘀通络。
云茯苓12g 桂枝3g 赤芍10g 丹皮10g
单桃仁10g 川断12g 路路通10g 山甲片10g
淫羊藿12g 苁蓉10g 巴戟肉10g
7剂。
二诊 2005年11月30日。
中期将届,略感腰酸,脉细,苔薄,质嫩红,再拟育肾调理。
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淫羊藿12g 仙茅10g
生黄芪10g 怀小麦15g 女贞子10g 炙龟甲10g
鹿角霜10g 巴戟肉10g 苁蓉10g
14剂。
三诊 2005年12月14日。
经期将届,2周来,大便欠实,较黏欠畅,腹微胀,脉略弦,苔薄,质嫩红,拟化瘀调经。(经来时服)
炒当归10g 大熟地10g 怀牛膝10g 川芎10g
白芍10g 制香附10g 延胡索12g 制乳没各6g
生蒲黄包10g 川断12g 乌药10g
7剂。
四诊 2005年12月28日。
末次月经12月19日,经行准期,腹未痛,量畅,六日净,无发热,经净后,腹微隐痛,腰酸,苔薄,质嫩红,脉细。再拟化瘀通络。
云茯苓12g 桂枝3g 赤芍10g 丹皮10g
单桃仁10g 路路通10g 山甲片10g 败酱草20g
麦冬12g 淫羊藿12g 苁蓉10g 炒杜仲12g
川 断12g
7剂。
【疑难解惑】
问:导致该患者经行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经行发热素有外感、内伤之分,是外感或内伤引起气血营卫失调所致。该患者应该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发热,该发热系瘀血内结,留滞胞中,积瘀化热之故。经前发热,在本症患者中也占相当比例。
问:如何进行辨证施治?
答:该患者的发热主要是由于瘀血内结,留滞胞中,积瘀化热,因此平时以以内异Ⅲ方化瘀散结,搜剔通络。内异Ⅲ方组成:
云茯苓12g、桂枝3g、赤芍10克、丹皮10g、桃仁10g、炙甲片9g,瘀血较重加石见穿20g、莪术10g、水蛭6g。
经期以四物调冲汤加减调经进行治疗。
问:蔡老,我发现您在治疗中有时用生地、有时用生熟地、有时又用熟地,能否讲一下具体应用原则?
答:熟地与生地,前者味甘性微温,专于大补精血;后者味甘苦性凉,长于凉血滋阴,故临床崩中漏下,经多胎漏之际,宜取生地治之,他症则均当以熟地遣之。月经周期调治中,经后期当宜生地生血补精,奠其基础,经间期及经前期均当以味厚性温之熟地补精血,助阳升而促其激化。阴虚明显者,可生地、熟地并用,以增其滋阴补血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