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耳鸣、虚、心脏病、心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头晕、耳鸣、虚、心脏病、心慌、气短、五心烦热、头晕心慌、脉沉迟、音低、阳虚、心火、舌红、汗出、积、
【内容】
气血阴阳俱虚(房室传导阻滞)
钟××,男,59岁,务农,新余县人。因头晕、心慌、耳鸣似蝉月余,于82年12月6日住院。检查:心音低钝,心率51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诊断:冠状窦性心律;Ⅱ度房屋传导阻滞(文化型)呈3:2传导。临床诊断:冠心?心肌病?病危。
入院后曾用天王补心丹、安神养心丸等;西医先后用了肌醇片、阿托品、麻黄素、复方丹参、氯化钾、乳酸钠、皮质激素、能量合剂等。83年1月8日患者头晕心慌加重,心率30~32次/分。即作心电图,提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率75次/分,心室率32次/分,各导联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R-R间距>P-P。P-P=P-P,R-R=R-R。)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遂加用β受体阻滞剂,并请院外会诊。专科意见宜转上级医院予心电图监护,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免遭停搏之虞。病友拒绝转院,而邀余会诊。患者自述五心烦热,头晕欲仆,耳鸣似蝉。神惫,症见面色?白,胸前涔涔汗出,气短促,动则甚。舌红,边齿印,薄白苔。按其手背近腕处皮肤较凉。脉沉迟(34次/分)。辨证为气血阴阳虚。拟温阳益气,养阴益血为治。药用:红参10克(另煎兑服),附片10克(先煎30分钟),炙甘草10克,白芍12克,炙远志7克,麦冬10克,枣皮10克,玉竹20克,龙眼肉10枚红枣10枚。嘱其尽夜各一剂,四次分服。
83年1月15日总查房时,病友告之服上药后头晕,心慌,气短,耳鸣等症有所好转。心率70次/分。心音较前有力。中药改每日一剂。
83年2月6日患者病情稳定,入院时诸症悉失。1月15日至2月6日心率70—75次/分。守方共根40包后,步行出院。6月7日心电图工度房室传导阻滞,能胜任一般劳动。
(《江西中医药》1984:2)
讨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上严重心律紊乱之一。常见于冠心、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一些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除了积极治疗病因,运用包括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药物治疗以外,有时尚须安装心脏起搏器以防止阿一斯综合征。本病入院后虽经中西药治疗,但心电图提示病情呈阶梯性恶化,而在运用温阳益气养阴养血的中药后,病情逆转,心率转快,心电图逐步改善。是方用参附草桂益气温心、肾之阳。益气为血帅,阴血全赖阳气以推动。急症患者往往阴阳俱虚,故又用枣皮、白芍、玉竹、麦冬、龙眼肉以滋阴益血。近代名医张锡纯云:“凡元气之脱,皆脱在肝。”肝木与心火,母与子也。心苦散乱而喜收敛,枣皮、玉竹凝固神明收敛气化,即“虚则补母”之义矣。方中用附子一味,……俾附子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补不足之真阴,且得远志之制,佐芍药之酸收,敛阳气归根于阴,惬合先贤“补阳必须兼和阴”、“阳生阴长,血随气行”之意;“先其所因,伏起所生”之经旨。如此丝丝入扣,药证合拍,始能收桴鼓之效。
按:医者在“讨论”部分,说理精辟,分析入微。此例药少而力专,其效桴鼓。从此案治疗情况,充分说明中医不仅能治慢性疾患,而且还可以治急性病证;不仅能治功能性疾患,而且还可以治器质性病变。虽然此类医案数量不多,但已充分显视出祖国医学治病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