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大渴引饮、大热、郁热、

【医家】王孟英
【出处】回春录新诠
【关键词】虚、大渴引饮、大热、郁热、温邪、外感、伤寒、津伤、不解、
【内容】
石芷卿,患感,张某连投柴、葛之药,热果渐退,而复热之后更孔甚,乃延孟英诊焉。先以:栀子 豆豉黄芩黄连等药,清解其升浮之热,俟邪归于腑①,脉来弦滑而实②,径用承气汤*下之,时其尊人北涯赴瓯,无人敢主其可服否?另招他医决之,以为太峻,且腹不坚满,妄攻虑变。举家闻之摇惑,暮夜复恳再诊。孟英辨论洋洋,坚主前议,服后果下黑矢。次日大热、大汗、大渴引饮。孟英曰:此腑垢行而经热显矣。予:竹叶石膏汤*两剂,继以育阴充津,调理而康。
注①商务本作“邪归胃腑”。②商务本作“脉来沉实而滑”。
按,外感温邪,初投柴胡、葛根解肌发汗,在表之邪随汗而泄,其热每能暂退。但汗泻津伤, 胃汁必涸,况在里之邪未经清解,故其复热则必更甚。王氏以栀豉汤加黄芩、黄连先清在里之郁热,然后因势利导,用承气汤荡涤而去之。此处虽未指明用何种承气汤,但据腹不坚满,当是《伤寒论》“少与调胃承气汤”意。故腑垢行而经热外扬,乃出现大热、大汗、大渴引饮之证。遵仲圣“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在外当须解外”之旨,本可用白虎汤以清阳明经热。但患者既经柴、葛之升散,又经承气汤、复热及大汗之耗劫,元气大虚。乃取治邪少虚多之竹叶石膏汤,用西洋参、麦冬、石斛、花粉甘凉濡润,益肺安胃,补虚生津;竹叶、石膏、知母苦辛寒清解阳明经热。病已, 用育阴生津调理善后。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