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舌光、泄利、虚、汗出

【医家】董廷瑶
【出处】董廷瑶医案
【关键词】腹满、舌光、泄利、虚、汗出、纳少、热利、舌红、身热、虚胀、阳虚、消化不良、阴损及阳、舌质淡红、水气、中毒、便泄、伤阴、色萎、泄泻、气滞、津亏、
【内容】
朱某,5个月
初诊(1961年5月2日)
便下秘利,次数频多,小溲尚通,腹满胀气,按之即哭,形色较萎,身热不高,舌红口炎。热利伤津,脾运不畅。治以清养运脾。
人参须2.4克 煨葛根6克 花粉9克
扁豆衣6克 炒枳壳4.5克 青皮3克
炒于术4.5克 生甘草2.4克 香连丸1.8克(包)


二剂
二诊(5月4日)
泄利仍剧,日有十余次,腹满而胀,舌光干而淡红,形神委靡,汗出,纳少作恶,小溲尚有。元气大惫,伤阴耗液,阳虚之象。其势危殆,亟投益气扶元救之。
西洋参2.4克(另炖) 移山参4.5克 乌梅4.5克
钗石斛9克 煨诃子9克 天花粉9克
石莲子9克生熟谷芽各9克 土炒于术4.5克


淮山药9克 炮姜1.5克
生甘草2.4克


一剂
三诊(5月5日)
泄泻次数虽减,但便下清谷,腹满有气,形神不振,舌光津少而质淡,体温反低。阴津已伤,阳气亦衰,幸胃气稍动,或有一线生机。兹拟救阴扶阳,以冀转机。

西洋参2.4克(另炖) 移山参4.5克 黄厚附片9克

炮姜1.8克 钗石斛9克生扁豆9克

炒于术4.5克生熟谷芽各6克 焦甘草2.4克


乌梅4.5克 茯苓9克
一剂
四诊(5月6日)
服昨方今形神较振,泄利见粪,但有不化黏质,小溲尚通,胃气已动,腹部虽满,按之尚软。征象渐露生机,兹拟原法继之。
移山参4.5克 黄厚附片9克 上肉桂1.2克
炒于术4.5克 炮姜1.5克 茯苓9克
焦甘草2.4克 乌梅4.5克 钗石斛9克
生熟谷 芽各9克

三剂
五诊(5月9日)
大便泄利,次数减少,小溲通长,腹部亦软,形神转振,胃气亦和,舌光淡红。症情由险化夷,仍以原法加减。
移山参4.5克 黄厚附片9克 炒于术4.5克
炮姜1.5克 乌梅4.5克 钗石斛9克
生熟谷芽各9克 淮山药9克 清甘草3克
煨木香2.4克
二剂
嗣后病情稳定,由于体质太弱,一直调治至6月1日痊愈出院。
【按】本例西医诊断为中毒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为阴阳两伤。其病因是从热利转变而成。但本案病情错综复杂,非明察毫末,步步紧扣,则殊难见功。初诊时其症见舌红口炎,身热色萎,便下秘利次多,是热邪未清而又伤及阴分;腹满胀气,按之即哭,是脾运虽虚,气亦阻滞,乃系虚实互夹之证。如邪热不祛,气滞不畅,泄久必更亡津。因之用参须、于术、扁豆衣、花粉、甘草以养阴生津;香连丸、葛根清热止泻;青陈皮、枳壳理气运脾。二剂后泄利仍剧,舌光而干,形神委靡,纳少作恶,是阴津亏少,胃气亦衰;其腹满而胀,但按之不哭,与前胀不同。和舌质淡红、汗出相参,是为阳虚之征。经曰脏寒生满病;虽对水气而言,但其理相同。此是阴损及阳,而致火衰不能温熙肠胃,运化无权之虚胀腹满。这时邪热虽去,元阴亦由病久而随之虚衰,病情十分危重,当务之急在于扶元生津,保其胃气,所谓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线生机也。若妄用苦寒克伐,必致危殆。方中重用二参以扶元救阴,炮姜温运阳气,乌梅、石斛、天花粉、莲子、谷芽、淮山药、于术生津保胃。一剂后病情好转,体温反低(说明辨证阳衰虚胀是正确的)。再以原法增损,加入附片以温阳,病情日趋坦途。续予阴阳并扶加减运用,终克全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