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癌、虚、气阴不足、口干

【医家】刘亚娴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癌、虚、气阴不足、口干渴、脉滑、苔白、肺癌、胸痛、咳嗽频作、胸闷气短、舌淡红、咳嗽、乏力、癌症、积、淋、气短乏力、咳嗽减轻、疲乏无力、气短胸闷、痰黄稠、糖尿病、黄稠痰、口干、咳痰、舌红、黄疸、温燥、消渴、脉缓、湿、吐、
【内容】
秦某,男,66岁,已婚,干部。
初诊:1992年1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因右上支气管肺癌于1991年3月18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肺鳞癌),因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于1991年4月30日行姑息放疗,其间出现黄疸,肝功能损伤,停放疗1周,1991年7月24日结束放疗,左锁骨上病灶基本消失。1992年11月14日胸大片及肺部CT检查示右肺及上纵隔加宽,纵隔淋巴结明显肿大,考虑肺癌术后转移,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著。
诊查:刻诊咳嗽频作,吐黄痰黏稠,胸痛,口干渴(患者有糖尿病史),胸闷气短(B超示心包积液),疲乏无力,脉滑,舌红苔白。
辨证:气阴不足,痰阻气机,伤肺扰心。
治法:先予排痰肃肺,调畅气机,继之补益气阴。
处方:芦根10g桃仁10g生薏苡仁15g浙贝10g枇杷叶10g百部10g紫菀12g桔梗10g陈皮10g杏仁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1992年12月14日,服药4剂,咳嗽减轻,余症同初诊,继服原方。
三诊:1993年1月7日,服药后咳嗽及咳黄稠痰明显减轻,仍有口干乏力,胸闷气短,脉滑,舌淡红苔白。以初诊方加生山药15g,鸡内金10g,益脾肺之中寓培土生金之意,用药尚须避壅补。上方服至1993年2月4日,咳嗽咳痰基本好转,食欲增加,胸痛未作,仍有口干渴,气短胸闷乏力,脉缓,舌淡红苔白,遂以上方加花粉10g(15剂后改为20g),生黄芪10g(1993年4月2日后生黄芪改为15~20g)。遵上法服药至1993年5月6日(其间间断服用自拟“金仙液”)诸症若失,B超检查示:原心包积液亦恢复正常。仍以上法施治至1993年9月2日复诊,患者一如常人,胸部×线检查报告为术后改变。患者不愿再作其他检查,遂间断服药至1994年12月上旬。1997年12月随访,患者古稀之年仍健在如常人。
按语:曾闻中医名家说过:癌乃非常之病,治当用非常之法,此确系金玉之言。笔者体会,非常之法常脱胎于常法,或受常法之启迪,因此治疗癌症仍应注意辨证施治和常法常方的灵活运用。患者肺癌手术,放疗后转移,又有消渴宿疾,气短乏力而口干渴,气阴不足已属无疑。然刻诊咳嗽频作,痰黄稠而胸痛,脉滑,痰阻肺已见化热之兆,痰阻气机而肺失肃降,痰湿之邪又扰心,因此“排痰肃肺,调畅气机”当为首务,虽有气阴不足,暂不宜壅补,用药当“避温燥,远滋腻,舍甘温”,以“清灵”而调“娇脏”,然后再图别法。该例初诊采用“排痰(非化痰)肃肺,调畅气机”,所拟方药平淡无奇,却为继续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癌,特别是晚期癌,由于患者大多体质衰竭,治疗中使用补法自无可厚非,特别是出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考虑,补法的运用十分普遍。笔者以为使用补法,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要注意几点:①要分清气血阴阳之虚,结合脏腑之虚而施补。不分何者之虚,虚在何处,动辄人参、黄芪、灵芝……未必恰当。②补法的运用应适时、适当。所谓适时,是要掌握时机,“适时”不等于“不及时”,错过时机不对,操之过急亦有害;所谓适当,就是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时要循序渐进地施补,“一口吃个胖子”是不行的。③运用补法,要特别注意脾胃功能,很多癌患者脾胃功能较差,有些甚至“虚不受补”,因此不能壅补、呆补。笔者体会要注意甘淡药物的选择。该病例施治中亦使用了补法,治疗中由甘淡药物到甘温药物,先调脾胃后增补益,先注意益阴而后益气阴,且着眼于调补肺金,即是基于上述考虑。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