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寒热往来、伤寒、无汗、

【医家】刘云湖
【出处】临床实验录
【关键词】湿、寒热往来、伤寒、无汗、寒热、气粗、壮热、痰、咳嗽、舌白、烦燥、头痛、脉弦、寒中、咳嗽不止、太阳伤寒、寒战壮热、恶寒、烦热、燥痰、有汗、汗出、痰涎、湿痰、水毒、痹、积、
【内容】
家新甫、年二十一、愚弟子也。
病因:甫婚四月,琴瑟调和,一日偶病伤寒,头痛恶寒,壮热无汗,族兄孝移举用桂枝汤,汗不出,壮热加甚,乃延愚治,愚因鉴无汗不得用桂枝之戒,乃改用大青龙汤去桂枝亦不效。孝移又用甘寒服栀了、生地、麦冬、竹叶,升麻之类。
症候:入夕发寒战壮热,烦燥面赤气粗,咳嗽不止,继之寒热往来。又请愚诊。
诊断:脉弦而紧,舌白而腻。
疗地:与双解表里。
处方:柴胡三钱前仁四钱薄荷牛子藿香各二钱只壳白芷川贝化橘芥子各一钱五分云苓二钱灯芯九茎。
效果:一剂而汗出,头痛止,寒热退,胸开痰化,再剂全愈。
理论:太阳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此正常之治法也。若无汗而误用桂枝汤,则汗终不出,反加烦燥,而壮热亦甚矣。昔人云,桂枝下咽,阳甚则毙。伤寒症虽非阳热,而内部之温度高,桂枝辛温,益助其温,当有熬灼津液之虞。外部之汗腺闭,水毒不去,又以甘寒凉润之药助之,亦当有咳嗽寒热往来之患矣。此过去之误也。脉弦而紧,舌白而腻,寒邪犹在,但寒邪从桂枝之温化,即变为烦热面赤气粗,从甘寒凉润之湿化,即变为寒热往来,痰涎咳嗽,此症寒热复杂,其方亦当治以内外分利之法。
方论:此病经过寒热杂治之后,湿化热化,积于胸中,故以薄荷、牛子、柴胡升阳而发表,云苓、前仁降浊而和阴,川贝、化橘、芥子利胸膈之痰,枳壳,白芷消中焦之滞,虽不用伤寒中方,亦仿内外双解之法也。
或问症本由伤寒而起,其变化为烦燥痰咳,面赤气粗,寒热往来,似乎太阳府症,而兼有少阳之气化也。其不用伤寒中方者何义也。答曰,此症本由伤寒而误药,致成湿痰,湿横胸中,杜塞清明之府,湿为浊邪,阴阳升降之路痹塞,虽有麻黄、桂枝能散其寒,终不能化其湿。故只用柴胡、牛子、薄荷以升清阳,云苓、车前以利浊阴,川贝、化橘、芥子以祛膏浊之痰,得枳壳以导之下行,使其同云苓、车前由尿道而出,浊去而清自升,阴静而阳乃复,此亦辛淡化浊之剂,故无须于麻桂也。
内容推荐